桑苗栽到国门外

春光明媚,暖风和煦。4月28日上午9点多钟,江苏省射阳县特庸镇红旗居委会辖内的亥森蚕桑种苗专业合作社大棚里笑声飞扬,正在嫁接湖桑苗的50多个农家妇女忙得不亦乐乎。

“农闲时,不少农家妇女都在这里上班,合作社中午免费提供工作餐。收入最多的是四组孙晓芳,别看她今年只有40多岁,可她嫁接的速度快着呢!每天嫁接的湖桑苗在5000株以上,纯收入300元左右。”亥森蚕桑种苗专业合作社会计石丽峰笑呵呵地说:“就连71岁的董秀芳奶奶一天也能嫁接2000多株,纯收入100元左右。湖桑嫁接的黄金时间,有100多人来上班,平时正常上班的也有50人。”

红旗居委会农民经纪人刘其兵数完嫁接好的湖桑苗棵数后,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湖桑经纪人在收购资金最困难的时候,是射阳农商银行特庸支行送来了‘及时雨’,我用农商银行5万元的贷款周转,仅今年一季度就赚了万把块钱!”

合作社门口,一辆满载着湖桑苗的大卡车“整装待发”,合作社理事长石德素正指挥车辆发车,将桑苗运往内蒙古、山西等地。石德素说:“目前,我们合作社已加工湖桑苗2000多万株,销售1400万株。在我资金紧张时,多亏农商银行支持了20万元收购资金贷款,仅花了两天时间,我就拿到了贷款。”

谈到湖桑苗带来的效益,石德素说:“今年一季度,我们通过山东广通蚕种集团有限公司还将小桑苗‘栽’到国门之外,其中出口丝路古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就有170万株,为特庸镇农民直接增收200多万元。”

支持地方发展蚕桑特色产业,射阳农商银行功不可没,仅红旗居委会150多个农户,今年拿到的贷款就有400多万元。特庸镇红旗居委会党委书记郭志中说:“现在桑苗嫁接基本进入尾声,嫁接好的桑苗除了本镇‘消化’外,还销往四川、新疆、陕西等16个自治区、省、市,并且出口至朝鲜、越南、阿塞拜疆等国家。目前,亥森蚕桑种苗专业合作社已形成蚕桑基地2100亩,辐射带动全镇年嫁接育苗1亿株,年产值实现5000万元以上,湖桑苗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摇钱树’。”

据射阳农商银行特庸支行行长陈立荣介绍,桑蚕是射阳县特庸镇的特色产业,全镇80%以上的农户从事养蚕、育苗等生产。特庸镇现已发展成苏北地区规模大、知名度高、影响力强的优质桑苗生产地。在信贷支持工作中,特庸支行主要围绕蚕桑这个特色产业做文章,实行“三优先”,一是发展湖桑生产的农民经纪人优先;二是养蚕专业大户优先;三是各类家庭农场,以及湖桑、禽蛋、农机专业合作社优先。

截至4月下旬,特庸支行各项贷款余额达5741万元,比年初净增56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