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滨海让绿色成为发展永久底色

本报讯 江苏省滨海县东坎街道和新安村日前入选该省首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街道)、村。滨海县始终围绕生态立县,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为抓手,扎实推进“一片林”战略工程、“263”专项行动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让生态成为滨海更加鲜明的特征,让绿色成为滨海发展的永久底色。

滨海县以“绿色滨海”建设为目标,科学规划利用土地、岸线、海洋、风光、滩涂等重要资源,大力实施沿海生态防护林建设、“百村千户万株”绿色富民工程,构建铁路、高速、干线公路沿线千里绿色长廊。全县每年新造林地1.5万亩左右,林木总面积达4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31%,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1%,位列全市第一,全省第六。

滨海沿海万亩林场,耐盐树种郁郁葱葱,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香气;灵龙湖生态公园、沿海百里风光带加快打造……林、景、水于一体的生态体系,无不展示着“绿色滨海”厚实的生态优势。

为把生态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发展的竞争优势,该县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绿色经济。坚持“生态+旅游”,以全域旅游的思路,整合旅游资源,促进产业融合,推动景点串联,加快构建以两大景区、三条风光带、五个特色小镇为重点的全域旅游格局。

“自从河道疏浚以后,河道变宽了、河水变清了、河堤满是绿色,整条河看起来既清爽又干净。”家住通榆镇阜坎村村民今年72岁的陈必广“晒”起家门口的生态幸福。

该县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清水走廊”建设计划,严格落实“河长制”“路长制”,大力提升人居环境,扎实推进“厕所革命”,统筹实施农村改厕、畜禽养殖场所整治。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鼓励使用绿色出行方式、节能产品,增强节约水电意识,合力打造生态良好、宜居宜业、和谐稳定的绿色家园。

“这是环保管理平台,我们还建立了大气网格式监控系统,29个固定式大气监测点实现了对大气环境的预警、评估和溯源。”在滨海沿海工业园智慧园区数据中心,工作人员边操作系统边说,“调度中心已经接入自动监测设备760多台(套)、视频监控1200多个,可以说是‘海陆空’立体监管防护。”

运用大数据,不断提升绿色园区、智慧园区发展是滨海沿海工业园的创新举措。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该园区不断提升“三废”治理能力,先后与上市公司光大环保合作,实施年填埋处置3万立方米危险废物的固废填埋工程;与德国最大的环保处理公司——瑞曼迪斯合作,投资建设回收废有机溶剂、废活性炭以及废旧包装桶项目……一系列举措促进企业、园区、产业间的链接共生、原料互供、资源共享。

持续推进“263”专项行动是滨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举措。今年,该县重点突出治气、治水、治土,全面整治环境问题。强化源头管控,严把产业导向、项目准入、节能减排三个关口;把园区循环化改造作为重中之重,实施绿色制造工程,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