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强震波及广元朝天区全境。朝天全区20.7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23人,受伤2744人,10万余人无家可归,100余个机关单位无处办公,近一半学生无教室上课;交通、电力、通信、供水等基础设施严重损毁;因灾诱发地质灾害点432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7.48亿元。
地震虽无情,同胞有大爱。灾难发生后,港澳同胞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捐赠资金19148万元,涉及恢复重建项目5个,涵盖学校、医院、福利院、文化中心等多个领域;台湾同胞自发捐赠6323万元,恢复重建朝天区宣河博爱小学、曾家红十字医院等20个项目;瑞士、荷兰、伊朗等海外侨胞捐赠帐篷、板房等物资价值792.4万元。目前,这些项目正发挥着持续“造血”功能,源源不断地为朝天跨越发展输送着强大的动力。
在这场地震中,朝天中学校舍严重受损,学生们经历了临时窝棚、帐篷、板房、异地复课,终于在2011年9月整体迁进异址重建的新校区。新建成的朝天中学采用全框架结构,不仅能抗8级地震,还改变了震前教学设施设备极其简陋的状况。学校是澳门同胞援建的灾后重建项目之一,朝天中学占地面积94714平方米,绿化面积3.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542平方米,现有5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3200人。学校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班班通,还配套建设了微机室、图书楼、实验楼以及独立音、体、美教学场地,还有现藏书136769册、电子读物10万册、阅览室400余座的图书馆。在这样功能完善、设施设备一流的环境下,学校教学质量也取得了突破性飞跃。6年间,为本科院校输送优秀学子近2000人。
在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援建项目中,朝天区人民医院、朝天区文化中心、朝天区社会福利院和残疾人康复中心等,是援建双方都高度认可的亮点项目。
干净整洁的病室里,蓝白色条纹用品清爽温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中子镇庙梁村47岁的王春华,在朝天人民医院经过两个多月的系统康复训练后,已能下地正常行走。王春华说:“医疗设备、手段都很先进,更关键是医护人员把我们当家人一样关心。”
朝天人民医院院长李勇介绍道,震后医院由香港同胞援建,新建门(急)诊住院综合楼15540平方米,地上14层,地下1层;购置先进医疗设备、仪器160套;设有25个临床医技科室、17个职能科室,大大提高了医院的接诊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自2012年4月5日正式投入使用后,医院年门诊人次、收治住院病人人次、业务收入平均增幅20%。2017年,门诊达13万人次,住院1.4万余人次。
浅灰外壳、蓝色玻璃幕墙、优美的曲线,朝天区文化中心形如帆船的建筑总给人以温暖明亮的感觉。循着优雅的芭蕾舞曲,走进该中心的舞蹈教室,只见一群“小天鹅”正在舞蹈老师的带领下翩然起舞。朝天镇明月社区王婆婆每个周末都要送孙女到文化中心上艺体课,她说:“自从有了文化中心,娃娃们放假都有好去处了。来看看书、练练书法、跳跳舞,既能增长知识,又能学到一技之长。这多亏了无私援助的亲人们!”
十年,在历史的长河里,也许就是那弹指一挥间,但对于朝天区21万人民来说,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无私援建的这十年间,有一种温暖、有一种情怀、有一种力量,以深深的足迹、殷殷的深情被定格在每一个人心中,历久弥新。广元市委常委、朝天区委书记蔡邦银满怀深情地说:“在我们最艰难的时候,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陪伴我们一起度过,这份恩情我们要时刻铭记在心,并把它转化成前行的动力,推动朝天跨越发展,这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