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工业集中区由轻工业园区正式更名成立。如今,工业集中区入园企业17户、年工业总产值达41.89亿元,在会东构建起了循环经济产业、特色产业和绿色产业密集的“一园八区”产业布局。在传统矿业之外布局新的经济增长点,使该区在会东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逐渐成为会东工业强县的主战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方向、扩大投资的重要平台、新增产能的重点来源、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会东地处川滇地轴东沿成矿带,有“攀西矿产资源博物馆”美誉,有50余种金属、非金属矿,矿产地325处,其中金红石、铁、铜、铅锌、磷等储量巨大。但以资源低端开发利用为主的会东工业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规划滞后,发展水平低、产业链短、创新不足,为了让县域优势资源发力,会东开始找新路。
该区首先打破早期“以矿为大”的产业体系和“规划跟着项目走”的认识,把规划放在“龙头”地位,结合会东资源禀赋,围绕有色金属、硫磷化工和农特产品,进行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形成以会东特色产业循环经济园区为核心,大桥铅锌硫磷化工等八大园区协调推进的总体布局。在凉山州的“1286”产业园区培育中,集中区已由原“配套协作园区”调整为“特色产业循环经济园区”,从而在建设特色产业循环经济园区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会东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目前,立足风、光电资源优势,会东鲁南新能源产业园区已建成川能投风电场12万千瓦,9万千瓦光伏电站投产发电。借鉴其他地方磷化工先进经验,该区推进优势矿产资源科学开发,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度,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在大桥铅锌硫磷化工业园区中,大梁矿业已完成66万吨铅锌采选技改项目,年产值8.9亿元;金川公司6万吨黄磷生产线达产达效,年生产黄磷2.3万吨,产值8亿元。
会东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空间布局,打造四川矿业新高地,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会东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马忠说:“县域经济要走绿色发展之路,必须直面环保督查中的问题,要求企业完善各项环保技术设施,实现绿色生产。过去粗放的选矿类小企业这次关停了十几家,整理出500亩土地建设循环经济体系。”
一系列新经济元素的出现,使会东告别原有简单的矿业经济。会东围绕打造综合物流、清洁能源、绿色矿山、环保生态等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通过以园招商,逐步壮大园区实体经济。会东推进与新都共建新东现代物流产业园,打造“成凉”合作示范性项目;与邛崃市缔结友好市县,由双方共同搭建产业转移平台,定期组织企业开展产业配套、贸易互动等活动;先后与四川能投天然气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突出要素保障,优化发展环境、招大引强的同时,积极搭建园区投资、信息等“七大平台”,实行“一站式”服务,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硬环境,诸多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园区迅速实现华丽转身。
如今的会东,不仅有重量级的产业项目,更有一批批扎实推进的民生项目。会东县委书记刘晓博说:“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做好发展大文章,最终还是为了改善民生、增加民生福祉,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