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安徽省财政厅发文对全省2017年度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绩效考评结果进行了通报,安徽铜陵市义安区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工作获表彰。2016年、2017年义安区连续2年被安徽省列为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工作试点县(市、区)。义安区抓住试点机遇,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急需、最急盼、受益最直接的运维问题,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乡村处处显现美丽蝶变。
“运维主体多元,责任不清,运维模式不一,管护队伍各自为政等问题,是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工作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义安区财政局副局长周桃福说。义安区结合区情,积极谋划“四位一体”农村运维改革,着力破解农村运维“部门化”“碎片化”等现状。
义安区在坚持以村为主体的基础上,打破条线作战的格局,因地制宜整合运维项目,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道路管护、美丽乡村中心村管护、河沟塘坝管护“四位一体”的运行机制。按照“养事不养人、花钱买服务”的原则,鼓励各乡镇、村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公开招标有相应资质的管护单位,提高专业化管护水平。目前,已形成以乡镇为单位整体市场化和以村为单位市场化两种形式。坚持同类型项目打捆实行市场化,对绿化、路灯、污水处理等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设施,均以乡镇为单位,将同类型项目打捆实施市场化运维。同时,对水库、堤防、集体泵站、小型水闸、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运维项目不适宜整合的,鼓励乡镇单独打捆探索市场化方式管护。
义安区充分发挥运维“资金池”的主平台作用,区财政从源头入手,把各级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和各部门安排到乡镇、村的同类资金整合起来,统筹使用,发挥整体效益。两年来,除争取中央、省财政1650万元试点资金外,区财政统筹安排2100多万元资金,由4个主管部门依据乡镇农业人口、运维项目内容等因素测算基数,包干到乡镇统筹安排使用。同时,乡镇和有条件的村每年实现配套200万元以上。区级包干经费按季度拨付乡镇,预留25%包干经费与考核结果直接挂钩,根据年度综合考评兑现。规范资金使用管理,确保专账核算、专款专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在区级层面,义安区按照统一建立月度统一考核、季度专项考核和年度综合考评制度的要求,区运维办牵头协调,4个主管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月度统一考核以区城管局为主,交通局、水利局、美丽办各派1人参加,侧重考核环境卫;季度考评由各主管部门分别开展,重点考核行业技术性要求和实际运维效果;年度综合考评由区运维办牵头组织,在注重运用各主管部门考核结果的基础上,重点考核运维机制是否按要求建立、资金使用是否符合规定和群众满意度。同时,对工作推进不力的予以约谈和通报批评。乡镇层面,普遍建立了考核奖惩、风险金等制度,加强对中标单位和村级以及运维人员的考核,以严格的考核奖惩措施推动责任落实和工作落实。
为实现机制理顺、效果提升、群众满意的总体目标,义安区坚持政府顶层设计与村民民主决策相结合,坚持村级主体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坚持主管部门指导与乡镇、村属地管理相结合,稳步推动改革实施。经过2016年启动实施、2017年巩固提升,打破过去条线作战的格局,完善“四位一体”管护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压实了村级实施主体责任,调动了运维人员积极性,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升了运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