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贤文化建设的赣榆实践

近年来,江苏连云港赣榆区深入开展新乡贤文化建设,大力培育新乡贤文化,深入推动新乡贤荐评、示范、涵育、汇智、传承、礼敬“六大工程”,在乡村社会管理上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为强富美高新赣榆建设提供鲜明的价值引领、厚重的文化滋养、强大的精神力量。

深挖乡贤资源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颂传“古乡贤”。赣榆编印《赣榆乡贤录》,全面梳理、系统整合了本地古乡贤服务家乡、造福家乡的嘉言懿行。继承和弘扬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乡贤文化,赋予新意,改造形式,让其中的精华闪亮起来。

汇聚“名乡贤”。组织各镇建立新乡贤信息库,定期传递乡情乡事、社情民意;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举办“凤还巢、谋创业、话发展”赣榆籍优秀人才代表座谈会,吸引在外人才返乡助力家乡发展。

荐评“今乡贤”。赣榆新乡贤选树按照立足基层、尊重民意、层层推荐的要求,真正把愿意为家乡做贡献的在外成功人士、农村优秀基层干部、创业兴业能人、乡村文化传承守望者、道德模范等新乡贤推荐出来。目前,村级层面评选1000名新兴贤,镇级层面评选100名新乡贤,区级层面评选20名新乡贤。

培育“新乡贤”。厚植新乡贤文化,培养有见识、有担当、有威望又自愿扎根乡土的新乡贤。搭建赣榆乡贤文化传播主阵地,传承新乡贤文化,培育后备梯队。

植根百姓生活

持续涵育文明乡风

立体化宣传“乡贤”。组织媒体深入挖掘先进典型,精心制作《走近赣榆乡贤》系列电视节目,扩大新乡贤文化传播覆盖面,开设专栏,刊登新乡贤拼搏进取、反哺家乡的事迹,让尊崇乡贤蔚然成风。

生活化传承“乡贤”。以传统乡贤及新乡贤建设家乡、回报家乡的事迹为原型,开展艺术创作,遴选各镇村(社区)优秀作品,举办主题晚会并在全区展演。同时,举办新乡贤主题演讲活动,组建赣榆新乡贤事迹演说团,以此激发全社会争做新乡贤的热情。

大众化崇学“乡贤”。开展进课堂、进讲堂、进礼堂、进祠堂“四进”活动,在学校开展“学乡贤”活动,让乡贤文化在校园广泛传播;把各类现代“新乡贤”请上讲堂,让大家感受乡贤文化、践行乡贤精神;把乡贤人物及其事迹,以各种艺术形式搬进礼堂、走进广场、请上舞台;把乡贤文化和家族文化有机结合,乡贤精神和家风家训有机结合,使之成为修身持家之本。

全方位礼敬“乡贤”。出台系列礼遇政策,为对家乡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新乡贤,提供医疗、教育、交通等社会公共优惠服务;深化“双促双进”活动,关心回迁企业,充分调动新乡贤回乡创业兴业的积极性;启动建设乡贤馆,设立乡贤园、乡贤街、乡贤榜,将乡贤文化融入到文明城市创建和美丽镇村(社区)建设中。

汇聚乡贤力量

引领推动乡村振兴

赣榆区通过大力引导,让乡贤在新农村建设、社会治理和培育核心价值观中发挥正能量。成立新乡贤会,区级新乡贤会成员,负责研究乡贤文化、指导各级乡贤组织开展工作;镇、村新乡贤会成员,对镇、村领导班子的工作进行监督,推进领导班子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同时,建立健全乡贤工作机制,分别组建扶贫兴业“致富团”、乡风文明“督导团”、兴学帮教“助学团”等,开创村民自治新模式。

建立新乡贤信息库,成立新乡贤发展会,通过定期开展乡贤议事会、发展智库会,迎春座谈会、乡亲恳谈会、招商推介会等平台联络乡贤乡情、共商发展大计;组织乡贤企业家回家乡考察,给优惠、搭平台、建舞台,鼓励乡贤企业家回乡投资,逐渐形成“人回乡、钱回流、厂回迁”态势。

发挥村级乡贤榜、镇级乡贤园(广场)的作用,同时在农村文化站、村综合文化室,组织设计文化墙、文化长廊,绘制“乡贤事迹榜”,广泛传播乡贤事迹。还以最美乡村、文明镇村(社区)创建为抓手,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创建评选活动,丰富活跃乡村精神文化生活。

(作者系江苏连云港赣榆区委常委、宣传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