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盆景何来高价格

进入五月,江苏省新沂市唐店街道5000亩盆景苗木长势喜人,散发着勃勃生机。该街道唐店村的葛春雷发现,最近两年,村里年轻人渐渐多了起来,田间地头、种植园里,到处都有年轻的身影,村子似乎也变得年轻起来。但就在两年前,整个村庄还老气横秋。

伴着清晨的阳光,修枝、剪枝、铝丝缠绕,一套动作游刃有余,吴冉正在葛春雷的盆景园里“拗造型”,年纪不大的他却已是有着7年经验的盆景专业技师了。2011年,在北京做保安的吴冉回家看到村里正在做盆景产业,一棵小苗,经过造型,就可以成为手中把玩的艺术品,价格也从几十元涨到了数千元乃至上万元,吴冉的兴趣瞬间被点燃。

2012年,吴冉到南京专门学习了盆景技术,凭着过硬的技术,如今的他成了村里盆景园的“大咖”。吴冉说:“年轻人不仅受过专业培训,还经常通过新媒体交流平台进行技术学习和交流,所以比起村里老技师,作品造型更多元化,市场欢迎度高,价格上自然也占据优势,能上浮20%左右。”短短的几年,吴冉的日薪已经达到800元,月收入超过了20000元。

从昔日的小保安,到乡村的新“绿领”,吴冉的经历,让村里的小伙伴们也跃跃欲试,就连不会种地的,都跑回来包地了。1989年出生的的徐威就是其中一个。“从小没种过地,也不愿种地,所以毕业后就去找了驾驶员的工作。”在徐威看来,年轻人在家种地一没面子二没钱。然而,2015年,徐威回村包了15亩地,种起了盆景。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算了一笔账,一亩地可种植盆景苗2500棵,三年的苗可以做成造型盆景进行销售,一亩的纯收益可达到4万元,而种粮的话,一亩最多1000元。

从种地没面子到种地体面,一棵盆景让乡村青年的观念在变。种地可以成为体面的工作,已然成为唐店村年轻人的共识,从2015年起,不到3年的时间,100多个年轻人回村从事盆景产业,盆景规模也从1000亩发展到5000亩,成为引领乡村发展的新生力量。

“嗨,宝宝们,今天给大家看看我们的盆景园,看,我的小伙伴正在给黄杨苗拗造型呢,这小苗经过他们的手可就有艺术气质了。”在唐店街道龙河村,李梦雨正跟她的3个小伙伴一起作直播,短短一个小时就有3000多粉丝关注。

今年2月,在有30年盆景经验的父亲熏陶下,李梦雨开通直播销售起了自家的盆景,别看粉丝不怎么多,李梦雨说,每天晚上直播3个小时,能卖出十几盆,轻轻松松就能赚个2000多块钱呢。

而在不远的另一个盆景园里,凭着“会讲故事”的盆景,陈克一年可纯赚12万。其实陈克一棵盆景也没有,盆景的主人是55岁的园主曹德平。据老曹讲,他从事盆景行业30多年,一直通过线下交易。这两年,陈克等一批年青人,只在园里拍拍照片,在老曹报出底价后通过网上竞拍,既帮老曹扩大了销售,还能轻松赚差价。目前,龙河村80多个年轻人在经营着这个“无本买卖”,他们像一条条鲶鱼,激活了一池“村水”。该村盆景销售达到5000万,从事盆景产业的农户年人均纯收入6万元,比两年前增加近5万元。

从致富盆景到风景,乡村文明也在变。行走在龙河村的小巷里,白墙红瓦的民房整洁有序,家家户户门前的“私人花园”成为最靓一景。几年之前,村里可不是这般景象。龙河村村支书朱磊说:“之前家家户户门前垃圾、草垛乱堆乱放,自从村里搞起了盆景种植,村民利用家前屋后的空地种植盆景苗木,渐渐地打造出了一步一景,一院一景,村里的空间环境得到了自觉的治理,村民的生活习惯也慢慢改变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龙河村村部的楼梯上,一步一条名言警句。朱磊说:“村民口袋富了,文化台阶也要搭好,让文化迎头赶上来。盆景本身就具有文化内涵,要让盆景孕育文化,同时让文化更好地反哺盆景产业。”为此,他邀请村里的退休老教师、唐店街道的老艺术家,通过他们以文会友,在村里开展书画笔会,让村民接受艺术的熏陶,以便在盆景造型上有所提升。如今,小村笔会已经开展了3次,不仅村民积极响应,也吸引了周边的艺术家前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