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郧西县关防乡蔡家场村的村民公约规定,村民凡制造一次河水污染、空气污染的,除公开检讨外,还要罚清理河道卫生300米;砍一棵树,罚栽20棵。公约包含20多大项、100多小项,落款处有全村306户村民签名。
郧西境内大小河流1558条,总长1767.19公里。该县三级联动,组建了50多支巡河队、聘请1000多名河流卫生监督员,在286个行政村的村民公约中加入河流保护内容,规范对水渠塘堰的防污管理,有奖有罚,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一直稳定在三类以上。
河流变清只是郧西乡村生态变靓的一个缩影。乡村美大大提升了郧西旅游魅力,去年全县接待游客逾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亿元。
郧西地处秦巴山区腹地,“九山半水半亩田”,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资源得天独厚。
河夹镇来家河光伏发电站项目现场,层层叠叠的光伏支架漫山遍野,荒山里崛起了蓝色的“梯田”。村党支部书记解天军自豪地说:“这个项目7月就可完工,年输出电量可达1亿度,直接带动180户、400余人脱贫。”
郧西在薄弱村布局光伏能源项目,整合资金2亿多元,为18个乡镇、286个村各建一座光伏电站,在带动8000多贫困户增收的基础上,确保每年每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至10万元、每个乡镇财政增收25万元。
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发展村镇集体经济的重要保障。在“三个一批”工程中选拔的237名能人书记中,“煤老板”徐尤建担任涧池乡谢家坪村党支部书记后,投资330万元,建成1000亩药用皂荚基地,为村集体和村民建起了“绿色银行”;在鼓励党员创富带富中,全县547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引领建立专业合作社193家、市场经营主体157个,带动产业大户1560个,激活了集体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在实施“双回双创”工程中,湖北口回族乡小新川村党员翁新强依托村级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带领11个乡镇、32个村发展五味子项目。
为扎实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郧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书记工程”,出台《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对资金扶持、培训服务、示范带动、包联帮带、目标考核等提出具体要求。目前该县286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5万至10万元的174个,10万元以上的112个,村级集体经济打了翻身仗,也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贫困人口由14.6万人减少到8.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3.4%下降到19.4%。
振兴乡村,既要口袋富,还要脑袋富。2015年,郧西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乡风文明建设,连续开展“最美郧西人”“四美农户”“新乡贤”和各行业“最美人物”等系列评选活动。
文明乡风建设带来了什么?过马路时,过往车辆减速让行,遇到年纪大的人,志愿者迅速上前牵扶;养老院里,一群志愿者为老人们理发、剪指甲、量血压等;在河夹扶贫产业园里,志愿者们种下了千余亩青年林……郧西去年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超过1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