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颂

上篇 历史记忆

汉江,您从远古走来,在江、河、淮、汉四大流域中,您链接起了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

汉江,您从陕西汉中到湖北汉口,从秦巴大山到江汉平原,奔流直下三千里,蕴育的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优秀文化;

汉江,早在1亿多年前您已经是生命的乐园。在陕西宁强出土的海洋古生物化石、在湖北郧西和丹江口等地出土的恐龙蛋和恐龙骨骼化石足以证明;

汉江,您是人类最早的起源地。1989年5月18日在位于汉江上游的湖北郧县弥陀寺村学堂梁子上,出土的距今180万年前的湖北“郧县人”,相比“北京人”、“元谋人”和“蓝田人”都要早几十万年。

湖北“郧县人”头骨化石的出土,从而改变了长此以来人类起源于非洲的唯一论说。因而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人类起源研究所主任克里斯·斯特林格对媒体说:“大概人类起源于非洲和中国吧!”

1992年,美国《发现》杂志把湖北“郧县人”古人类头骨化石的出土,确定为当年全世界50项重大科学发现成果之一。

如果说新石器时代发生在江上游汉湖北竹山县的“女娲补天”的传说有更多神话成分的话,那么在距今6000多年前,出生在汉江下游随州厉山镇一个山洞里的炎帝神农氏的传说故事就似乎真实了许多。

相传炎帝神农氏发明了医术、历法和农耕技术等。现如今每年的农历4月26日,来自海内外的不同肤色和不同语言的人群,都会相聚到湖北随州拜谒炎帝神农这位共同的先祖。

1978年,在湖北随州擂鼓墩出土了震惊世界的春秋战国早期的曾侯乙编钟乐器,从而把世界音乐史提前了上千年。

同样在汉江下游的湖北枣阳城西15公里处发现的“雕龙碑遗址”证明,早在6500年前,在这里就出现了氏族公社部落,就已经在使用类似现在水泥、石灰等建筑材料了。

1954年,在位于汉江中游的湖北荆门市屈家岭出土的大量稻谷壳证明,在距今6500多年前,在汉江流域已有人工大面积栽培水稻作物,从而改变了教科书上关于“水稻原产于南亚地区”的唯一说法。

古老的汉江,您见证了从熊绎到熊渠,古楚国“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使楚国由一个方圆不足百里的小国发展成为问鼎中原,疆域辽阔的泱泱大国!

古老的汉江,您孕育并见证了从西汉到东汉四个多世纪的辉煌历史,正是因为西汉加东汉王朝前后统一400多年,从而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国家基础、民族基础、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从此华夏文化被汉文化所替代。而汉人、汉字、汉语、汉族等称谓,也随着在汉江边兴起的汉民族的强盛而传承发展并沿用至今!

汉江流域,您是道教文化的发祥地和发展地。在陕西汉中留坝县,张鲁发起的“五斗米道”就是将孔子和老子的道教思想具体化,而到了明朝朱棣皇帝,在汉江之滨用14年时间修造的道教圣地武当山,则把中国“上善若水”的道教文化推到了顶峰。

汉江流域,您还是我国京剧艺术的重要发祥地。京剧的前身是由陕西紫阳县杨姓家族祖辈传唱的“汉调二黄”发展而来,“汉调二黄”从汉中唱到汉口,最后唱到北京与徽班融合发展从而成为了今天我们中国的国剧。

悠悠岁月,沧浪汉江;千古帝王,忠臣良相;拓路先驱,学术巨匠;骚人墨客,风流万代!

古老的汉江啊,您堪称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形成了楚文化、汉文化、巴蜀文化、秦陇文化、三国文化等文明板块。女娲补天、牛郎织女、大禹治水等传说中的古代感人故事都发生在汉江流域。

在汉江流域,西汉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踏出了一条通向世界的古丝绸之路;

在汉江流域,“诗圣”杜甫,“科圣”张衡,“纸圣”蔡伦,“茶圣”陆羽,”商圣”范蠡,”医圣”张仲景……一代代圣人,层出不穷!

在汉江流域,南漳司马徽荐贤,刘备襄阳“三顾茅庐”,一代忠诚名相诸葛亮横空出世;“浪花淘尽英雄”,守忠义讲诚信的关羽精神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

“昔贤整顿乾坤缔造皆从江汉起,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欧亚遥”。至今悬挂在武汉黄鹤楼上的这副由当年湖广总都张之洞题写的对联,就是对汉江的最大褒奖。

今天,我们回顾古老而美丽的汉江记忆,就是弘扬千万年来泽被苍生、兼济天下的汉江文明,就是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优秀文化,就是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下篇 当代故事

公元1958年9月1日,在位于汉江上游的湖北丹江口段开工修建丹江口水库大坝。这是汉江造福人类的一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当年,来自湖北、河南两省的10万农民大军,用扁担、筐子挑黏土和砂石,筑起了162米高程、总长2.5公里的丹江口水库大坝。

为了南水北调,2005年9月,丹江口水库坝实施第二次加高工程,到2010年大坝加高到176.6米高程。2017年9月丹江口蓄水达到了162米。

60年来,丹江口水库的水能发电、旅游观光、南水北调等收益,已超过修建大坝总投入的30多倍。

然而,为了建设这座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库区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1959年和2005年,丹江口水库淹没区前后两次大移民,移民总数达72.5万人。

2011年端午节,家住河南省淅川县沿湖村的吴德功,卖掉水塘中的鱼,还有那艘曾经在丹江跟随他风雨无阻闯荡多年的渔船,踏上他人生的迁徙之路。

同样是2011年的端午节,家住河南省淅川县湖坡村的张永刚、王品兰夫妇,带着他们3岁的儿子,最后一次来到他们熟悉的汉江边过艾草,此时的张永刚夫妇想到:过了这个端午节他们就将永远告别生活多年的故土,外迁到千里之外的辉县。张永刚夫妇心中顿时涌起了阵阵浓浓乡愁,而他们也只能用手机拍下家乡汉江的远景作为留念!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舍小家顾大家的几十万移民兄弟的奉献,以及那些我们还不曾相识就为南水北调工程而光荣牺牲的移民干部和建设者们的艰辛付出,才使得严重缺水的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的近1亿人口喝上了优质的汉江水!

为了北方人民也能够喝上优质的汉江水,所在水源地的湖北十堰市和丹江口市地方财政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确保丹江水库每年向北方供水95亿立方米,仅减少发电量一项每年就要让十堰市财政减少收入8.29亿元,同时当地政府每年用于水源区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工程的配套支出也在15亿元以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河、湖长”制度和“环保督察”制度的全面建立和实施,使汉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

为了保护好汉江生态环境,2015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强调环保优先,可持续发展。提出到2025年把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成为“绿色汉江”“富强汉江”“安澜汉江”“畅通汉江”“幸福汉江”!

为了保护好汉江生态环境,2017年,位于汉江上游的陕西省也出台了《陕西省汉江综合整治规划》,提出了建设人水和谐、安澜、生态、魅力汉江的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明确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40年来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乡村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此同时,城乡资源配置不均、乡村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强、农村环境和生态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战略写进报告,开启了我国乡村发展的崭新时代。

古老的汉江呀,您见证了世上无数变迁,而您却依然奔流不息滋养大地;

慈爱的母亲呀,您饱受了人间风吹雨打,而您却依然无怨无悔勤劳勇敢。

掬一捧清甜的汉江水贴近脸庞,这是汉江母亲对儿女深情的亲吻和拥抱!

喝一口清甜的汉江水滋润心田,这是儿女对汉江母亲的无限偎依和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