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大中镇恒北村,3800亩果园环绕村庄,青砖黛瓦的农家别墅群次第排开,梨园风光主题公园清雅秀丽,明清风格的仿古牌坊庄严华美,美丽的恒北村,不是江南胜似江南。恒北村已全面进入美丽乡村建设阶段,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农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恒北村原是单一的果树专业村,村民种植梨树、柿树有近50年历史。近年来,恒北村致力于打造“恒北恒美、梨缘天下”的品牌效应,做强产业、做美村庄、做特旅游,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现在的恒北村,不仅游客惊叹,村民也自豪。“总体的布局没有变,但改造提升后,觉得村子更漂亮了,生活更舒适了。”正如村民庞德胜所说,恒北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既保留了原有村落形态,又重新进行了整治提升,通过精巧的构思设计,展现了原汁原味的乡村韵味。
恒北村党支部书记李晓霞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她认为地处苏北的恒北村虽然错过了工业兴村的时机,但是留下了一片没有污染的土地。因此,恒北村是铁了心要吃生态饭、走绿色路。在发展过程中,恒北村积极引进“外脑智库”,举办专家讲坛,组织村委会成员及村民代表去外地学习考察,推动科研创新与基地实践相结合。恒北村专门聘请上海规划设计部门,对整个村子进行村庄环境规划、产业规划和旅游规划设计。在规划指导下,恒北村既有原味又有新味,惊艳变身。李晓霞说:“创新产业规划设计,打造合理的乡村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了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能让更多人爱上乡村。”
按照恒北村原有的脉络进行梳理,将规划与运营有机结合,让美丽乡村产生美丽经济。用活村内的旧屋、河道、果林等素材,而不是城市化的照搬照抄。策划新产业,引进新思想,充满潜力的恒北村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到村庄。恒北村村委会主任陈涛,2013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毕业后,一头扎进恒北村。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给恒北村带来了活力。留得住乡愁,才能吟唱动人的田园牧歌。如何处理好新与旧、快与慢、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是乡村振兴的难点,也是发力点。陈涛表示:“恒北村既有千亩梨花,又是华东地区农村淘宝第一村,可以说是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
规划提升后的恒北村,农用地面积没有减少,绿化覆盖率达到90%,地方传统乡土风貌建筑占比大于80%。历史悠久的古村落没有被人遗忘,散落在村里的古树、古宅得以保存。它们,已融入乡村的呼吸里。这是一条符合乡村发展与振兴的新路,挖掘了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保护了乡村社会价值体系和集体情感记忆,重构了充满文化内涵的精神家园。恒北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