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乡村振兴的金融排头兵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后,作为农业大省的安徽,坚决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迅速出台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安徽农商银行系统自觉提升政治站位,把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把握政策要领和实质,启动金融引擎,一大批服务举措相继落地实施,全方位满足乡村振兴的多样化金融需求。

从“最后一公里”

到“最后一步路”

日前,安徽省首家“金融扶贫服务站”——华杨金融扶贫服务站在祁门县正式揭牌。“金融扶贫服务站”是安徽农商银行系统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创新举措,在“金农信e家”金融服务室基础上升级建成。“金融扶贫服务站”分为金融服务区、电商服务区、政务便民服务区和宣传教育区四个区域,不仅可提供贫困户日常所需的存取汇款、查询等基础业务服务,还集扶贫政策宣传、扶贫信息采集、扶贫贷款联系及贫困户农产品销售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任钟园介绍,“金融扶贫服务站”将逐步在全省推广,用精准有效的服务,架起农商银行与贫困户沟通联系和互动共进的桥梁,实现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向“最后一步路”的飞跃。

为实现农村金融服务的全覆盖,安徽农商银行系统在遍布城乡3097个物理网点基础上,加快了农村地区自助终端布放,加速实施“拎包银行”“汽车银行”等便民服务,相继建成惠农金融服务室6013个、助农取款点5259个,并将惠农金融服务室逐步升级为集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便民服务和金融扶贫服务五大功能于一体的“金农信e家”,目前已建设305个。

依托“社区e银行”免费电商平台和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结合安徽农业发展实际状况,安徽农商银行系统加快了与“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精准对接,不仅为农副产品提供顺畅的销售渠道,而且能够根据交易流水为农户、商户提供便捷的授信服务。截至今年4月末,上线商户突破120万户,月均销售额近6000万元。

通过织密“物理网”、完善“支付网”、连通“电商网”等一系列举措,安徽农商银行系统基本建成了“物理网点+电子银行+流动银行”三位一体的服务渠道。

从“贷款直通车”

到“线上自助办贷”

为满足不断变化的农村信贷需求,安徽农商银行系统大力推动“产品工厂”建设。“96669贷款直通车”经过几年运行,已积累了良好口碑,只要有信贷需求,打个电话就有客户经理上门服务,足不出户即可办理贷款,真正让客户体会了方便快捷。随着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安徽农商银行系统开始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试点运行并即将全面推广“金农信e贷”平台,为广大客户提供全流程线上自助办贷服务,一笔贷款从申请到放款用时不到3分钟。截至今年4月末,亳州地区4家试点行授信金额达176亿元、21.74万户,累放贷款356亿元、余额116亿元,无论是办贷效率、服务质量还是客户满意度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安徽许多涉农企业的成长过程中,都伴随农商行的身影。安徽张晓毛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毛告诉我们:“我是靠农商行8万元贷款起步创业的。”谈及公司创业史,他深有感触地说:“从当初单一的特色食品加工,到现在的三个养殖场加两个食品加工厂和综合休闲中心,从当初的年销售额50万元到现在的1亿元销售额,都离不开怀宁农商银行的支持。”

从“96669贷款直通车”到“线上自助办贷”,服务越来越便捷的同时,带来效率的大幅提升。汉唐清茗茶叶有限公司是霍山县茶产业的龙头企业,在霍山农商银行650多万元贷款支持下,陆续在山区乡镇建了多处产业基地,公司业务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示范带动作用愈加显著,为当地老百姓及贫困户带来了合作共赢的机会。公司为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今年3月再次向霍山农商银行申报增加授信500万元,经过实地调查后,此笔贷款于当月迅速发放到位。汉唐清茗茶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翁元初说:“我们资金需求就是在每年春茶的收购季节,时间很短,如果错过,将会耽误一年的生产销售,农商银行高效率的服务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从“网格化管理”

到“个性化服务”

为真正当好农民的“贴身”银行,安徽农商银行系统全面启动了网格化营销工程,借助地方政府、村“两委”力量,主动上门为农户商户、社区居民、小微企业采集信息、全面建档和评级授信,做到了“人在网中走,档在格中建,格格有服务,时时能监控”,打造出一个“阳光信贷”工程升级版。

祁门农商行以户为单位,对全县6.3万户、18.7万人全部进行网格化管理,纳入到相应网点和客户经理的“责任田”中,负责网格中每个客户的金融服务。同时,搭建智慧社区金融平台,加大客户信息采集,全面掌握网格客户信息,并依托金融和非金融数据整合,为每位客户建立电子档案,构建客户全景金融视图,实现为客户“把脉问诊”,以提供个性化服务。

从“扶贫小额信贷”

到“全产业链带动”

作为安徽农村金融主力军,安徽农商银行系统始终走在服务脱贫攻坚第一线,特别对贫困户,大力推广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三有”扶贫模式,加大了信贷支持力度,统一制作了扶贫小额信贷“明白纸”,让老百姓一看就明白“找谁贷、怎么贷”。

祁门县小黄联村贫困户刘建军,偶然打听到了养殖青蛙的门道,就想自己试试,但他两手空空,连买蝌蚪苗和饲料的钱都拿不出来。祁门农商行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迅速为其贷款3万元。第一年,刘建军小试牛刀租了1亩地养蝌蚪,发展稳定之后扩大到4亩地。看到他踏实肯干积极性高,农商行又主动上门发放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作为流动资金。目前刘建军的池塘有40多万只蝌蚪苗,按照目前价格算,一年收益可达七八万元。

安徽怀宁县有“蓝莓之乡”的美誉,蓝莓种植面积已达3.5万亩,集聚蓝莓企业65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怀宁农商行看到了蓝莓产业带动农户增收的显著作用,主动介入进行全产业链的信贷扶持。

美林公司是怀宁县最大的蓝莓企业,从公司成立开始,怀宁农商行给予不间断的信贷扶持,最近的一笔1000万贷款又即将到位。在怀宁农商行大力支持下,美林公司蓝莓种植扩展到1万多亩,帮助周边4700多名村民实现就业,带动大批农户增收脱贫。

目前,安徽农商银行系统扶贫小额信贷余额达到了142亿元、37万户,当年新增7.94亿元、3.03万户,今年累放量占到全省90%以上,不仅帮助了大批农户增收脱贫,也有效改善了农村发展面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脱贫困是前提,安徽农商银行系统在服务乡村振兴进程中已迈出坚实的一步,接下来他们将厉兵秣马加速前进。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陈鹏充满信心地说:“服务乡村振兴,农商银行大有可为,我们将以更有效的服务方式、更快捷的服务效率、更灵活的应变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金撑,努力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安徽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陈鹏(中)在贫困村调研金融扶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