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农信社在金融精准扶贫经验交流会上介绍工作经验

4月河南社会融资规模保持中部六省首位

本报综合报道 据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发布消息,2018年4月,河南省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各项存款季后回调明显,各项贷款增速小幅回落,股权及其他投资有所减少,债券投资增加较多,社会融资规模保持中部六省首位。

4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62640.6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当月减少607.8亿元,同比多减268.5亿元;较年初增加2603.0亿元,同比少增832.5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61609.8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当月减少682.9亿元,同比多减351.7亿元;较年初增加2541.2亿元,同比少增682.6亿元。

4月,金融机构住户存款减少941.1亿元,同比多减108.9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53.5亿元,同比多减102.4亿元,其中,活期存款减少258.3亿元,同比多减251.1亿元。

4月,广义政府存款增加210.1亿元,其中,财政性存款增加218.1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03.1亿元,同比多增204.1亿元。

4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44641.5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当月增加336.6亿元,同比少增127.9亿元;较年初增加2053.7亿元,同比少增468.6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43774.8亿元,同比增长13.0%,增速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当月增加319.6亿元,同比少增64.1亿元;较年初增加2026.1亿元,同比少增210.6亿元。

4月,金融机构股权及其他投资减少58.0亿元,债券投资增加102.7亿元。

一季度,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347.8亿元,继续居中部六省首位,占全国的比重为4.2%。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本外币贷款增加1703.6亿元,占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72.6%,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表外融资增加463.9亿元,同比少增410.4亿元,占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19.8%,同比下降9.8个百分点;直接净融资108.0亿元,同比多137.4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4.6%,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

5月16日-17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组织召开金融精准扶贫经验交流暨工作推进会。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四川省政府副省长朱鹤新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四川省政府、中纪委派驻人行总行纪检组、国务院扶贫办等有关领导分别作了发言和讲话。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人民银行成都分行、陕西省农信社、阿坝州政府等10家单位分别介绍了经验。

陕西省农信社作为全国农合机构唯一代表参加会议,主任张全明代表省联社在大会上介绍了陕西省农信社基本情况,从三个方面重点汇报了省联社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一是行动迅速,工作部署高效有力。陕西省农信社于2015年12月制定了《陕西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支持全省脱贫攻坚战略实施意见》,成立了领导小组,提出“金融扶贫攻坚,信合一马当先”口号,进一步优化配套金融产品,全力推进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工作。二是措施得力,各项工作扎实到位。深入开展“双基联动”,持续推进信用村镇建设,建立农户信用档案544.8万户,授信1063.4亿元。全面推广“5321”扶贫小额信贷模式,大力支持贫困户发展致富项目。积极探索和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大力拓展和布放助农服务E终端,彻底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效果明显,金融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全面完成贫困地区“两个高于”、深度贫困地区“三个不低于”的信贷投放要求。截至3月末,全省农合机构各类扶贫贷款余额182.42亿元,其中扶贫产业贷款余额35.08亿元,个人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47.34亿元,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90.2%。

人民银行潘功胜副行长在总结讲话时指出,要充分认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艰巨性,切实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落地,提升金融精准扶贫的可持续性。要继续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增强对金融机构的激励引导作用。要健全金融支持产业扶贫机制,促进金融扶贫和产业扶贫融合发展。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资源和服务优先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要完善易地扶贫搬迁金融综合服务,提高金融扶贫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他说,坚持金融支持与风险防范两手抓,既要增加金融资源投入,又要高度关注扶贫领域融资风险。同时,要进一步改进金融扶贫工作作风,积极开展金融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确保金融扶贫方向不偏,金融扶贫成效经得起检验。

陕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