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才能把扶贫工作落实好

新疆南疆四地州是国家确定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新疆银行业坚持精准对接贫困户金融需求,精准完善支持措施,精准强化工作质量和效率,金融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近日,记者就如何帮助新疆南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问题采访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新疆分行行长、党委书记杜彦坤。

记者:今年,农发行新疆分行提出强化扶贫银行品牌形象,那么在服务脱贫攻坚工作方面有具体的量化目标吗?

杜彦坤:今年,新疆分行将坚持高质量发展,以服务脱贫攻坚统揽业务全局,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着力提高扶贫成效,加强风险管控和基础管理,进一步强化扶贫银行品牌形象。

我们在年初明确了今年服务脱贫攻坚工作的具体量化目标:精准扶贫贷款净投放原则上不低于全行各项贷款净投放的50%,易地扶贫搬迁中央贴息专项贷款同业占比不低于50%。确保扶贫工作力度不减,精准扶贫贷款增速明显高于全行贷款增速,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贷款增速明显高于全行精准扶贫贷款增速。

记者:农发行新疆分行是如何将“精准”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的?

杜彦坤:当前,新疆分行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政策举措也已基本出台,关键还是要抓好落实。目前还存在业务推进不平衡、工作措施不精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不够、产品服务模式比较单一等问题。

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要始终把“精准”作为政策性金融扶贫的生命线,贯穿到扶贫全过程各领域,切实做到扶贫对象、资金用途、帮扶政策、资源配置、扶贫成效“五个必须精准”。严格把握精准扶贫贷款认定标准,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把精准的要求嵌入办贷管贷的每一个环节。

将集中有效信贷资源突出支持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重点支持自治区22个深度贫困县、221个深度贫困乡、2134个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积极推动实现深度贫困地区“三个高于”目标:深度贫困地区各级行的贷款增速高于本级全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于农发行新疆分行贷款平均增速,高于新疆金融同业贫困地区贷款平均增速。

准确把握贷款投向,切实加大信贷投入支持力度。突出支持易地扶贫搬迁,确保主力地位,优先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需要搬迁的应搬尽搬,同步搬迁的逐步实施,做好搬迁后续产业发展信贷支持工作,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大力支持特色产业发展,优先鼓励发展有市场、附加值高、见效快的特色种养业;大力支持设施农业、观光旅游农业和庭院经济;大力支持农副产品初加工、民族特色手工业;大力支持旅游扶贫,利用好新疆优美的自然风光,支持发展特色旅游业。

记者:农发行新疆分行怎样实现扶贫业务高质量发展?

杜彦坤:实现扶贫业务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坚持创新引领,新疆分行将积极推广产业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吕梁模式”的应用;用足用好扶贫过桥政策,打消地方政府认为过桥是新增债务的疑虑,统筹推进扶贫过桥贷款业务;加快推动PPP、公司自营等市场化模式的研究推广,支持政府主导、政府增信、实体承贷、市场化运作、风险可控的项目。

同时,还要依托农发行支农转贷、扶贫批发贷款,探索“同业合作+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创新和引领作用,打造创新“试验田”,对资金使用精准、贷款风险可控的项目,积极鼓励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推动创新顶层设计与基层首创有机融合,切实发挥实验示范区先行先试、探索路径的作用。

此外要加大风险防控力度。扶贫贷款政策性强、风险防控压力大,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加强扶贫贷款风险排查和风险识别,抓好风险管控。

我们将把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带着感情和担当,以只争朝夕、求真务实的精神,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