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桐城市新渡镇把抓基层党建作为推动全局的首要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以基层党建的有形有力,服务全市发展大局有为有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新渡镇老梅村曾经是一个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小村,老梅村党总支围绕产业+党建的思路,实现了强村富民。老梅村党总支书记高天贵说,该村充分利用新渡镇拥有800多家塑料包装中小企业这一特色优势,电子商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得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把群众力量凝聚到一起,把电商这把火烧得旺旺的。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打造“电商小镇”、形成区域特色品牌,老梅村村级电商服务中心应运而生。老梅村电商中心租用一栋闲置教学楼作为办公用房,投资规模50多万元。
目前,老梅村拥有电商68家,年销售额突破7200万元,为村内及周边村庄提供500余个就业岗位,解决了不少贫困人口就业问题,大大带动了区域内包装及快递物流企业的发展。
“基层活则全盘活,基层强则根基稳。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把农村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桐城市委组织部农组办主任包遵陆说。近年来,桐城市紧扣基层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三个着力点,不断激发、释放组织领导力、战斗力和向心力,将党建工作成果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
走进新渡镇党群服务中心,“红色气息”扑面而来,党群服务大厅、党务活动区、文体活动区、教育培训区和成果展示区五大区域功能明确。在服务大厅,服务窗口一应俱全,为提高办事效率,开通了党群咨询服务热线电话,还设有一台多媒体触摸查询一体机,可供等候人员自助查询信息。党群服务中心已经成为新渡镇136个基层党组织3048名党员的“娘家”。如今这个基于“大党建”理念打造的“红色基地”已成为深化基层党建、促进社会治理的“新引擎”。
成就“塑料之乡”美誉的“红色动力”,来自于各项党建工作的展开,即红色导师、红领学院和红色阵地。新渡镇创新推行公开选拔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选出红色导师指导2~3户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坚持“党管人才、党育人才、党荐人才”,在骨干企业创办“红领学院”,配合“红领导师”,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新渡镇还构建“三同三定三问”的党建运行机制,做到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目标同向、工作同力、发展同步;根据上级党委要求、企业发展追求和党员群众需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通过“问计”“问需”“问效”,确保企业党建工作紧贴实际、高效运行。
新渡镇土桥村的苗山生态园,结合标准化建设搞了一个创新叫一村一品;结合双培双带搞了一个基地叫党建+聚合模式+美丽土桥模式;围绕乡村旅游,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成立了一个由6名党员组成的基层党支部,让企业带动群众致富,在致富能人中发展党员,围绕产业发展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将苗山生态园的产业打出去。土桥村党总支书记汪晓清说,土桥村两个村民组的200多名农民通过参股,将土地流转给承包大户参与分红,村民的收入有了保障。
土桥村在48家民营企业中发展非公党组织,选择11家企业,成立两个支部。村里委托优秀党员担任支部书记和指导员,帮助企业谋划转型,将具备条件的小企业家、骨干发展成党员,以非公党建促企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
为此每年都有党员干部去红色示范基地“苗山生态园”学习培训、实践锻炼,培养党员干部在脱贫致富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