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落有致的川北民居,绿意葱茏的微田园,泉水叮咚作响的麻柳古道……走进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月坝村,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月坝村坚持旧房不拆,还原农村本色,通过改建,修缮,做老街、老宅的风貌提升改造,使农家小院“独可成景成业,合则更兴更盛”。目前,该村已成为“康养旅游特色小镇”,百余户村民中已有60余户吃上了乡村旅游饭。
然而在十年前,“5·12”地震让利州区数千房屋被毁,直接经济损失241亿元。从抢险救灾到“三年重建两年完成”的重建样本,再到“全面建设综合实力一流的现代化市辖区”的振兴蓝图,十年发展振兴,55万利州人用“利州力量”跑出了“利州速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利州更是迈入发展快车道,城乡面貌大变样,基础设施大提升,各项产业大发展,社会建设大跨越,浴火重生的利州不仅脱胎换骨,更以强健的步伐迈向脱贫奔康的康庄大道。如今,65个幸福美丽新村点缀山间,280个重大项目落地生根,便捷交通实现半小时“经济圈”“文化圈”“森林氧吧”“花花世界”“康养故乡”等吸睛生态圈渐成格局……
为兑现2017年率先脱贫摘帽的承诺,利州区整合投入资金23.4亿元,相继发起春季攻势、夏季会战、秋季决战和百日攻坚,累计减贫17860人,退出55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降至0.13%,高质量通过省、市考核验收和第三方评估。目前,利州区通乡路、通村路硬化率均达100%,贫困村宽带网络通达率达100%,全面解决了123个村、4.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2642户农村危旧房改造、1384户易地扶贫搬迁任务,9232名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5个村被评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1个村被评为省级就业扶贫示范村。
利州区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一场城乡融合发展的改革劲风激荡在各个领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制定出台专项改革方案58个、改革事项141项,实施国家、省、市级改革试点11项,位列“全国100个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试点县(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七权同确”盘活资产,159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挂牌;深入实施工业强区、生态富区战略,一系列绿色项目落地生根,天曌山国家森林公园列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通过验收,主城区被评为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突破,被确定为“中国椴木香菇之乡”,累计建优质核桃基地27万亩、油橄榄3.5万亩,培育国家、省、市、县(区)级龙头企业40家,各级示范农民合作组织55家,示范家庭农场32个,带动农户3.7万户,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面达到70%,认证“三品一标”45个。
每天早晚沿着穿城而过的嘉陵江步游道长廊散步两圈,感受习习江风,闻闻两岸的花草香,听听茂密的巴茅荡里小虫低吟,看晨雾落霞与江天一色,是利州区嘉陵街道居民雷打不动的习惯。自从2014年临江休闲长廊建起,成片巴茅与鲜花引得人一拨拨来,一群群去,闲聊,慢逛,像极了农村的“赶场”。
一座城市,既有高楼大厦的繁华又不乏“诗与远方”的脉脉温情。这背后是利州区坚持共建共享,不断保障改善民生的生动实践。利州区累计投入资金17.2亿元,全面完成81项民生工程和37件民生大事,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2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开工改造城镇棚户区881套、竣工400套。建成保障性房屋3000余套,竣工交房28.6万余平方米,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60余万元。完成2.9万名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雪峰芸香创建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赤化泥窝创建为全国首批农村幸福社区示范单位,被评为四川省唯一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