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味村”到“卫生村”

2006年,江苏省新沂市邵店镇沂北村成为新沂市新农村建设老村庄改造试点村,可争取到政府20万元的资金用于村庄建设。沂北村算了两笔账,一笔是建猪圈、厕所村民得实惠的“经济账”,一笔是拆猪圈、厕所建公厕的“生态账”,建厕、拆厕看似矛盾,但是村民却都十分“买账”。

沂北村支书陶加龙说:“有了资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修路,那时候遇到下雨天,到处都是泥泞,自行车不是骑的,是要扛的”。然而,那时的沂北村,由于缺乏规划,家家户户猪圈、厕所乱搭乱建,要想修路,首先要把侵占道路空间的猪圈、厕所清理掉。

对于村庄面貌的改变,村民们也期冀已久,因此仅仅用了3天时间,村民就把沿路的猪圈、厕所全部清除完毕,两个多月后,全村水泥路实现全覆盖。

路修好了,还要解决群众如厕的问题,而且还要能贴补生计。为此,陶加龙又争取上级支持资金60万元,在全村开展“一池三改”,即沼气池和改灶、改厕、改圈。村民每家每户出1000元,村里补贴2600元,建设一个沼气池、一个猪圈和一个厕所。

这次厕所在哪建,有了规划和标准。经过村民统一意见,最后定在每户家门口,建设一个48平方米的猪圈和厕所,一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

“猪圈里养上2头老母猪,一年能挣个5000块钱,猪粪和厕所粪便流入到沼气池,沼气灶可以烧水、做饭,基本能保障日常生活所需,煤气费也省了。”村民张翠梅对当时建成的猪圈、厕所很满意,对于精打细算的她来说,这些钱足够贴补家庭生活开支。

几年的时间,村里投资建设了2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引进一个包装企业,解决了村里近百人就业,人均工资有3000多元。引进江苏农垦集团在村里流转1000亩种植粮食,村民拿着流转费,还赚着务工费。村里还聘请了专职农技人员,发展起了花木种植和设施农业,村民的口袋渐渐富了起来。

眼看着日子好了,但是新问题又出现了,根子还是出在厕所上。靠养猪补贴生计的村民逐渐少了,剩余的部分养猪户,由于疏于管理,沼气池停用,造成村内农户门前猪粪成堆,污水横流,每到夏天,苍蝇蚊子到处飞,村民对生活在“有味”的环境里很不满意。

2017年初,沂北村通过召开党员代表会、村民议事会等进行宣传发动,统一思想,坚决拆除庄内所有猪圈、厕所,村内禁止养猪,切断污染源,还村内一个清新的环境。

考虑到部分养猪户的利益,该村在距离村庄300米之外的地方规划了100亩的养殖小区,有养殖需求的农户可以在这里继续养殖,但是需要配备污水清理池等环保设施,养殖环境要求更高了。

安置好了养猪户,全村开始全面清理猪圈、厕所。

一年的时间,全村所有的猪圈、厕所、乱搭乱建得到拆除,共拆除400多处。农户门口清理出来的空间,由村里统一种植了绿化苗木,全村300多户,栽植了5000多株绿植。而清理猪圈、厕所的建筑废弃物也有了大用处,全用来填平了村内的一处“臭洼塘”,填平后,该村在上面建起了3000平方米的村民公园。利用清理出来的集体公共空间,村里建设了水冲式公厕10座,确保村民出门50米即可到达厕所。村里安排6名保洁员、2名垃圾清运员,长年对村内的垃圾进行保洁转运,对公共厕所进行打扫。“以前村里的垃圾房脏的不像样,现在我们拆除了所有的垃圾房,购置了25个挂钩式垃圾箱和2辆垃圾车,实现户均1个垃圾桶,村内垃圾日产日清。”陶加龙说。

村庄环境好了,村民的生活习惯也慢慢改变了。对于村民屋前屋后的卫生,村里专门设置了“红黑榜”,现在,村民都争着上红榜,看到整个环境好了,谁也不甘落后。如今的沂北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第一批美丽乡村“试点村”,先后被江苏省徐州市文明委评为“文明村”,被省住建厅评为“三星级康居乡村”,被省环保厅评为“生态村”,被省爱委会评为“卫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