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三优池州”更宜商
放大 缩小

从合肥沿德上高速向南,驶过池州长江大桥便到了池州。池州市位于安徽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下辖贵池区和东至、石台、青阳3县以及九华山风景区,设有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国家级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162万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池州坚持生态立市战略,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并进,奋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三优池州”。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2%,增速居全省第3位,总量突破1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1%,增速居全省第5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7%,增速居全省第2位。

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元,对池州这样一个经济和人口小市来说,算是跨上一个新台阶。今年一季度,池州以GDP增长7.2%位居长三角41市GDP增速第三名。去年以来,在长三角41个城市中,“小个子”池州增速一直跑在前三名。而这份成绩,是池州坚定不移抓产业、强招商、谋项目、优环境,奋勇争先、共同努力换来的。

扬优势 筑牢引商基础

池州是一座区位优越的滨江之城。池州是27个长三角一体化中心区城市之一,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要成员,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城市,位于五大省会都市圈辐射交汇地,交通便捷、四通八达,集公路、铁路、港口、航空运输于一身,已全面融入长三角“3小时”都市圈、南京及合肥“1.5小时”通勤圈。公路方面,6条高速、6条国道、10条省道贯通全境;铁路方面,铜九铁路、宁安高铁穿境而过;航空方面,九华山机场开通了北京、上海等10余条航线;水运方面,长江黄金水道流经池州162公里,池州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可常年停泊5000吨级船舶。

池州是一座自然秀美的生态绿城。以“名山、秀水、富硒地、好空气”著称,域内森林覆盖率60.6%,是长三角的重要生态屏障;长江池州段、秋浦河等8条河流10个国考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Ⅰ至Ⅱ类,富硒资源占全市面积的60.2%,大气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池州有独特的“山水土气”,人均湿地面积、水资源、森林面积分别是全省的3倍、4倍、5倍,是全国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

池州是一座享有盛誉的旅游名城。池州拥有悠久的历史,设州置府迄今1400余年,李白赋《秋浦歌》十七首,杜牧著《清明》诗,素有“千载诗人地”之誉。域内旅游资源丰富,山水洞俱全,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拥有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九华山,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国际重要湿地升金湖等名山名水,还有300余个各类景区景点。

池州是一座加速崛起的产业新城。产业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半导体、轻合金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非金属材料、金属冶炼及加工、化工等传统产业不断提升,文化旅游和大健康等融合性产业特色鲜明。全市在沿江区域布局了6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水、电、气、路、热等企业生产要素齐全,海关、边检查验融入长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综合商务成本较低。

明政策 构建助商体系

2020年,池州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开建万吨熟料生产线,投产后池州海螺可成为全球最大单一水泥熟料生产基地;2021年,中电建安徽长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年产7000万吨建筑骨料生产系统全部竣工,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建筑骨料生产基地;2021年底,宝武集团总投资148亿元的年产30万吨镁基轻合金及深加工项目在青阳县开建,项目达产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镁合金基地;今年5月,中国建材集团与池州市签约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显示产业园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

这些“大块头”实体纷纷落户池州,离不开当地优厚的招商引资政策支撑。池州市在享受上级有关发展政策的同时,还构建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为全市招商引资提供了政策保障。今年1至8月,全市新引进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205个,实际到位资金580.68亿元,同比增长18.51%;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29个,同比增长11.7%。

在制造业方面,《池州市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规定,对当年设备投资总额300万元以上、经政府有关部门备案的制造业新建或技术改造项目,按照当年项目设备投资额的5%给予企业一次性奖补,单个项目最高奖补200万元;对引进的主营业务为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的研发或生产型企业首次年营业收入超过3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分别给予企业5万元、10万元、30万元奖励;对首次进入全国电子信息百强、软件百强、互联网百强的企业,分别给予奖补50万元。

在科技创新方面,《池州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提出,支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对携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在池州创办公司或与市内企业共同设立公司,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由项目所在地政府、管委会按照相关规定,以参股、债权等方式给予300万至1000万元支持;支持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等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按企业实际支付技术合作经费总额的15%给予支持,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50万元。

优服务 营造安商环境

2019年5月,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迎来了一家新企业——安徽文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其纳米智慧黑板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获2019年世界制造业大会创新产品金奖。随着总部从北京整体搬迁至池州,公司开启了加速发展的新征程。落户池州以来,公司已获得各项专利200余项,并获得省级工业设计大赛一等奖、“安徽工业精品”等荣誉,整体技术水平在同行业居领先地位。

近年来,池州市全力创优营商环境,深入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7天×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机制,常态化推送“四送一服”,力争全市营商环境进入安徽第一方阵。健全完善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工作机制,营造支持民营企业、尊重民营企业家的良好环境。建立重大招商项目“服务绿卡”制度,对在池州域内投资达到一定规模的外来企业负责人颁发“服务绿卡”,持卡人享有子女就学、健康体检等方面的优惠待遇;建立企业投资项目全程代办制度,对符合当地产业发展方向的重大投资项目,实行“一对一”精准服务,为企业提供全流程、精准化的无偿服务。

池州市坚持把产业转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全市聚力发展半导体、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八大新兴产业,每个产业成立一个由池州市四大班子负责人牵头的工作推进专班,制定一个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方案、编制一个产业发展规划、绘制一张招商地图、建立一个重点项目库、培育一个商协会、牵手一个智库(高校院所),每年形成一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推动产业链提质扩量增效。

从2012年到2021年,池州市工业增加值从118.5亿元增长到248亿元,年均增长12.9%;规上工业企业由2012年的374户增加到2021年的586户;共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专精特新”企业117家;全市制造业门类已发展到29个行业,占制造业行业总类的90%以上。2012年以来,全市共计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1969个、到位资金4565.9亿元。

记者 吴昊 李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