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第十七届如东沿海经济合作洽谈会(以下简称“洽谈会”)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举行,300多位来自国内外的行业领军人物、商界精英与合作伙伴齐聚一堂,通过高端对话、专题推介和精准对接,共商发展大计,为如东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注入强劲动力。
南通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倪春青在讲话中表示,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南通近年来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深化跨江融合,大力推进向海发展,已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他说,“下一个万亿看沿海”,如东作为南通向海发展的前沿阵地,在“十五五”关键时期,将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现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构建“沿江创造+沿海制造”“临海前沿+腹地支撑”的发展格局,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如东县委书记杨万平在致辞中表示,如东因海而生、凭海而兴,“向海”是融入血脉的基因,更是矢志图强的底气。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如东已建成全国最大的LNG能源岛和亚洲最大的海上风电场,20万吨级深水航道通江达海,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排名中攀升至第28位。
杨万平介绍,如东始终奋楫潮头、敢为人先,“向新”是破局突围的密码,更是笃行不怠的追求。近年来,如东推动产业向新攀高、向新求进、向新逐绿,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三大主导产业规模超1500亿元,多个国家级产业基地与重大创新平台相继落地,“风光气氢储”绿色能源格局已然形成,成为重大项目投资布局的优选之地。
展望未来,杨万平表示,如东万众一心、共赴新程,“向未来”是接续奋进的号角,更是携手并进的邀约。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南通过江通道、新机场等关键交通布局全面提速,金牛码头、通苏嘉甬如东延伸段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十五五”期间诸多利好在如东交汇叠加。如东将锚定“奋力打造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先导区”的总体定位,全力建设全国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全省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全市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在“七虎竞南通”中跑出如东“加速度”。
如东县委副书记、县长邵锋围绕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作专题推介。他介绍,如东地处长三角北翼,既是上海大都市圈的成员,又是贯通长江经济带与江苏沿海开发的关键走廊,更是海洋强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叠加之地。当前,如东正抢抓黄金发展机遇,围绕“奋力打造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先导区”总体目标,加快构建“1+3+N”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乐学、乐业、乐创、乐居、乐享”的幸福之城。邵锋表示,未来如东“向海、向新、向未来”的城市形象将更加鲜明,一个更繁荣、更开放、更宜居的如东,必将以现代化的形态向海而兴、如日东升。
洽谈会举行了第八届如东县“金牛企业”发布仪式,江苏优嘉植物保护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在科技创新、转型升级道路上成绩显著,获创新型“金牛企业”荣誉;金红叶纸业(南通)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获突出贡献新锐“金牛企业”荣誉;中石油江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等24家已获过“金牛奖”的企业获持续突出贡献“金牛企业”荣誉。此外,东南大学如东海洋研究院揭牌,如东文旅名片发布,与会嘉宾代表作交流发言。
为进一步加强与上海的合作,如东经济开发区、洋口港经济开发区、洋口镇分别与上海长三角科创投资促进会、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上海化学工业区签订战略协议,在产业转移、项目共建、人才交流、技术协作等方面深化合作,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会上还签约了一批涵盖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等领域的产业项目,总投资约150亿元。
此次洽谈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如东在向海发展、产业创新、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显著成就,还彰显了如东“向海、向新、向未来”的坚定决心和开放姿态。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如东必将在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乘风破浪、逐梦前行,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本报记者 张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