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新闻导航

从“零的突破”到“聚链成势”

2025年11月27日 版次:04

工人在检测PCB产品 通讯员 邓发发摄

在建的贵港市电子电路产业鲤江园 通讯员 邓发发摄

在港北区PCB企业生产车间,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

通讯员 陆宏夏摄

贵港市电子电路产业牛河园 通讯员 邓发发摄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抢抓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浪潮与人工智能产业新需求,将PCB(印制电路板)产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核心引擎”,通过精准招商强集聚、全周期服务提质效、软硬件保障筑根基,成功实现PCB产业从“零的突破”到“聚链成势”的跨越式发展。目前,港北区已集聚23家PCB及其上下游企业,产业集群效应持续凸显,正加速崛起为区域性PCB产业发展新高地。

靶向招商破局

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PCB产业作为“电子工业之母”,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智能穿戴、汽车电子等诸多领域,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基础。港北区在2023年开始大力发展PCB产业,成立产业发展专班与驻点工作组,制定精准招商图谱,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产业高地,创新推行“驻点招商+场景招商+顾问制招商+以商招商”四维模式,攥指成拳集中发力产业链招商,招引优质企业。

近日,港北区在广东省深圳市举行2025年贵港市PCB电子电路产业链大湾区(深圳)招商推介会,再度实现项目签约落地。这一成果的背后,是港北区从“政策优惠依赖”向“生态优势构建”、从“要素简单叠加”向“比较优势培育”的招商思路转型。

作为首家落户港北的PCB企业,贵港市万吉电子有限公司仅用9个月就完成从签约到投产的全流程,2024年实现产值5000万元,2025年计划产值翻番至1亿元。“政府全程护航解决生产难题,我们也主动引荐5家企业落户。”公司董事长刘斌的话语,正是港北“以商招商”成效的生动注脚。

为壮大电子电路企业“朋友圈”,港北区积极转变招商工作思路,让企业“想投产、敢追加、愿推荐”,精心培育PCB产业茁壮成长。截至今年10月底,港北区已引进23家PCB及其上下游企业,PCB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聚链成势的跨越。

全周期服务提质

企业发展底气十足

“每月电费省出真金白银,工人成本更具优势,在港北办厂发展底气满满。”广西久宝电路有限公司总经理梁长波算了一笔实惠账,企业每月电费26万元,较深圳大幅节省;工人月薪比沿海地区低1000余元,叠加环保成本的政策性减免,让公司得以集中资源拓展市场。广西久宝电路有限公司专注于汽车照明、海上探照灯等高端PCB产品,今年2月开始试生产,下半年已正常生产,11月单月营销额将突破700万元,出口占比达三分之一,产品成功打入欧美市场。

企业的快速成长,离不开港北“精准、高效、温暖”的全周期服务保障。针对PCB产业污水处理要求高的痛点,港北区投资建设专业污水处理厂,企业污水管道直接接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将环保成本从企业侧转移至政府侧,为企业吃下“定心丸”。广西马克电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栋坤对此深有感触:“从环保牌照审批到污水处理厂建设,政府全程协调提速,让我们6月试生产后迅速实现全线投产,月产能达4万平方米。”

围绕企业从签约到落地,再到扩产的全周期需求,港北区践行精准、高效、温暖的政务与要素保障服务机制,创新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在办证手续、环评审批、物流运输、资金帮扶等方面提供全流程支持,通过人才引进扶持、设备技改等“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以及联动金融机构推出专项信贷服务,切实缓解企业运营压力,让企业“想投产、敢追加、愿推荐”。

软硬件保障筑基

产业高地能级跃升

为承载PCB产业规模化发展,港北区规划建设1200亩贵港市电子电路产业园,打造“硬件过硬、软件贴心”的产业发展生态。目前,产业园拥有建成牛河园、在建鲤江园2个园区。

牛河园126亩园区已全面建成,11栋标准厂房全部入驻PCB企业。鲤江园490亩项目正加速推进,计划总投资28亿元,将建设31栋定制化标准厂房、专业污水处理厂及配套设施,创新推出“直接购买、订单定制、购地建设、灵活租赁”等多元入驻模式,重点承接中高端PCB企业。鲤江园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约1000个。

凭借日益凸显的产业集聚效应,港北区电子信息特色产业集聚区已被列为广西工业振兴资金支持培育建设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发展动能愈发强劲。

从区位优势到政策红利,从基础设施到产业生态,港北区正以全方位的保障体系,让PCB企业“招得来、落得下、建得快、发展好”,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本报记者 朱柳蓉 通讯员 陆宏夏 梁思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