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新闻导航

“四新”驱动树标杆

——西宁开发区加快打造清洁能源驱动型化工产业集群
2025年11月27日 版次:07

青海省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西宁开发区”)以打造“千亿级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为核心目标,聚焦创新驱动、绿色转型、产业升级与安全发展四大主线,持续优化园区布局、强化要素保障、提升服务效能,推动甘河工业园区等载体在技术研发、清洁能源利用、产业链延伸及安全管控等领域实现跨越式“四新”发展,西宁开发区化工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强化创新驱动

培育发展新动能

西宁开发区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核心引擎,甘河工业园区是这一战略的坚定践行者。甘河工业园区内青海利亚达化工有限公司的“盐湖硼资源生产高等级硼酸工艺创新实践与绿色制造数字化转型”案例,入选全国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典型案例。公司通过持续技术攻关,其硼酸产品主含量高达99.999%,关键指标超越国家标准,达到国际“核电级”水平。

截至目前,西宁开发区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0家、省级科技型企业250家、专精特新企业6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4家,建成博士后工作站8个,拥有发明专利774件。一系列创新成果的涌现,为西宁开发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聚焦特色集成

打造产业新高地

依托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西宁开发区着力推动甘河工业园区构建特色鲜明、多链协同的产业体系,夯实全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基地根基。甘河工业园区以“千亿级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为目标,充分释放天然气、盐湖、铬、氟等资源优势,深耕碳纤维、锂等精细化工领域,形成以盐湖化工、天然气化工、氟化工和铬化工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

在有色金属产业领域,甘河工业园区构建起“电解铝—铝合金—铝型材”等完整产业链,形成年产165万吨电解铝、深加工135万吨铝的规模,铝液就地转化率达77%。通过引进博鸿科技铬新材料、绿衡环保危废资源化利用等重点项目,甘河工业园区推动产业链延伸与价值提升,实现从初级加工向精深制造的转型。

推动绿色转型

树立低碳新标杆

西宁开发区将绿色发展作为核心竞争力,甘河工业园区率先实现传统产业绿色蝶变,被授予全国首批“绿电铝核心生产基地”称号,园区内黄河鑫业有限公司、青海百河铝业有限责任公司2家企业被评为全国首批“绿电铝核心生产企业”。甘河工业园区电解铝清洁能源平均占比高达75%,结合58MW分布式光伏发电及50MW储能项目,构建起“绿电生产—智能储能—高效利用”的完整体系。

同时,西宁开发区大力推动绿色工厂建设,累计创建绿色工厂47家(其中国家级25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5家(其中国家级2家),仅甘河工业园区就累计建成绿色工厂9家(其中国家级5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家(其中国家级1家)。西宁开发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9.58%,循环经济工业产值比重达91%,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优化服务保障

强化发展新领域

西宁开发区以精准服务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为园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通过制定重点企业“一企一策”帮扶方案,累计深入企业110余次,解决32项生产经营困难,并协助企业争取专项资金、专项债等约9.7亿元,落实贷款18.67亿元,保障30个技术改造项目稳步推进。在基础设施配套方面,西宁开发区推动青海昌通物流有限公司物流园等项目开工建设,预计降低20%区域企业物流成本,带动形成年产值超7亿元的物流产业集群,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生态。

西宁开发区以甘河工业园区为抓手,走出了一条安全、绿色、高效的化工产业发展之路。在即将开启的“十五五”征程中,西宁开发区将以甘河工业园区为标杆,继续锚定高质量发展主线,深化科技创新、绿色转型与产业协同,加快打造国内领先的清洁能源驱动型产业集群,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本报记者 申维祖 通讯员 张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