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推荐 > 调研在路上 >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正文
湖北广水 小香菇点“绿”成“金” ||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产业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2024-06-04 10:15:56 作者:余惠玲 编辑:刘伊玲 责任编辑:张春嫄

近日,记者来到湖北随州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采访当地的香菇产业,在村民刘红艳的香菇大棚里,整排整排的棒棒菌袋上长出的朵朵花菇格外喜人。刘红艳一边采摘已成熟的香菇,一边告诉记者:他们家今年种了6个大棚的香菇,共12000袋;已经卖了2茬,5000多斤,销售额总计超过14万元,现在已经回本了。目前,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种香菇。

小香菇变成乡村振兴大产业

随州是中国香菇之乡、花菇之乡,是全国四大香菇主产区之一、第二大香菇交易市场、全国重要的食用菌加工出口基地。2023年,随州香菇出口额达到了10.2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30%,连续20年位居湖北第一。

如何把小香菇变成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广水市主要有三点做法。

政府主导,铺好一条产业振兴致富路。为了将香菇产业打造成促进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多年前广水市郝店镇政府与各村委会、村委会与各农户分别签订了发展香菇产业责任状,各负其责,兑现奖惩。

群众参与,创出一条产业振兴新路径。确立以家庭为单位培育大棚香菇的种植模式,推广“统一材料、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标准,实行资源、设备、技术共享。

对接市场,延长一条发展香菇产业链。建立“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销机制,协会或者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技术,农民按协会或合作社要求提供产品,这样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满足了市场的不同需求。

在广水市郝店镇关店乡村合作公司的香菇种植基地,村党支部书记李绪强随手拿起一朵外形酷似花朵的香菇向记者介绍,花菇是香菇的“升级版”,拥有极好的品质。“我们村的花菇出菇早、产量高、销路俏。”李绪强说。

关店村种植户刘红艳在家门口务工(余惠玲 摄)

关店村种植香菇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郝店镇率先在全市种出花菇,随后培育出第一家花菇深加工企业,达成第一笔花菇出口订单,让广水市博得了花菇之乡的美名。如今,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关店村也面临着 “空心”化的危险。为了发展传统产业,提高农户收入, 2021年,村集体成立了乡村合作公司,并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及涉农政策资金,大力发展香菇种植。由乡村合作公司统一购买原材料,采用“集中制棒,集中灭菌,分散出菇”的生产模式,降低了种植成本,提高了种植收益。

近年来,在合作公司的引领下,关店村的香菇种植产业迅速扩大,种植规模从2022年的不足20万棒袋,增加到今年超过100万棒袋;香菇种植户也从原有的32户增加到现在的115户,实现了集体和农户双增收。2023年,公司生产棒袋60.1万袋,纯收入47.3万元,菇农纯收入600万元。现在,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既照顾了家庭,又发展了经济,关店村也去掉“空心”化,截至目前,已有65户农户返乡加入了发展香菇特色产业的大军。

“菇三代”变成菇专家带领村民点菇成“金”

说起村里的种菇大户,不得不提到“菇三代”——曹猛。他现在是合作公司的技术指导,村民都称呼他为“菇专家”。曹猛父辈兄弟5人都是香菇种植户,从爷爷辈起开始种植香菇。曹猛家是村里的种菇大户,今年种了3万棒,收入在45万元以上。曹猛介绍,传统种植方式落后,靠手工制棒、点种、土办法4天4夜才能完成灭菌等工序,成本高、规模小、收入少。现在,合作公司生产的棒袋,质量好、出菇早、产量高、卖得好。在以曹猛为代表的“种菇专家”的带动下,越来越多菇农进行技术革新,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变成菇农,走上致富路。

在村里,记者见到了80岁的脱贫户王茂家。他正在自家院子里整理刚采摘的花菇,准备烘干后出售。王茂家说,原本一家人只能靠低保过活,在合作公司的帮助下,“种植香菇不需要出太多力气,在家门口也十分方便,还可以好好照顾两个孙女读书。 ”2023年王茂家种植香菇3000袋,收入3.4万元,如今种植香菇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今年,积累了经验的他,又认购了1万袋菇棒,已经初具规模,预计年收入12万元以上。对于未来,他信心十足,表示只要干得动,一定会坚持下去。

公司带动农民参与共同打造“一朵菇品牌”

2022年,关店村遵循共同缔造理念,成立了合作公司,按照“支部引领、干部带头、乡贤回归、群众参与”的工作方法,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香菇种植。截至目前,公司已建成钢构厂房1580平方米,购买设备38台套,新建标准化大棚1.6万平方米。李绪强算了两笔账,农户除获得种植香菇的收益、土地流转金外,还在公司的锅炉工、机械工、套袋工岗位上务工增加收入,如套袋工,计件工资一个月超过7000元。公司制袋,除每袋0.6元的加工费外,还有大棚出租,收取每平方米4.5元租金,公司年盈利47.3万元。

当日,在关店村举行的广水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暨乡村合作公司共享菇园认购大会上,郝店镇镇长张鸿向外界首次发布了“飞客小镇一朵菇”品牌,打造“菇奶奶”“小菇妈”和“俏菇娘”三大系列产品;同时还成立了“广水市胜久诚商贸有限公司”,注册了 “飞客小镇一朵菇”商标。预计到年底,在武汉各大商超就会看见“一朵菇”的系列产品。

郝店镇党委书记朱建强介绍,2024年底,形成千万工程示范基地,奋力冲刺“四个一百”:香菇种植园区超过100亩,香菇制棒产能超过100万棒,村集体收入超过100万元,带动100名以上新农人创业就业;依托乡村合作公司,进行香菇的深加工,开发香菇酱等产品,郝店镇通过研学基地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不断完善产业链,让香菇的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记者 余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