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位于山东省嘉祥县的山东华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38个自主研发的大豆新品种被装在透明瓶子里分列左右,接受“检阅”。这些品种都出自公司董事长、农民高级农艺师钱振亚之手。他拿起一瓶大豆种介绍:“这是我们自研的高产品种‘郓豆1号’,别看它外形不出众,但亩产能达到369.7公斤,荣获2023年全国大豆高产竞赛(清种夏播)第一名,刷新了夏大豆高产的纪录。”
中国大豆种业领域有这样一句俗话:中国豆种看山东,山东豆种看嘉祥。因为气候、土壤等先天条件特别适宜大豆良种繁育,嘉祥县素来就有种植大豆的传统,且有着完善的产业发展条件和群众种植基础。近年来,嘉祥县先后获得首批国家区域性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县、全国科技良种制种基地、国家级制种大县等荣誉称号,大豆年繁种面积达63万亩、繁种量达2.4亿斤。从这里出品的大豆良种,约占黄淮海地区大豆种子交易量的75%、长江中下游地区的70%,成为黄淮海地区大豆种子库、沿黄“齐鲁粮仓”大豆核心仓。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是制作“芯片”的基础,也是现代育种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嘉祥县以振兴民族种业为己任,坚持以种业带产业,全力做大做强“嘉祥豆种”品牌,把发展现代种业作为引领农业增效的“新引擎”、农民增收的“新突破”、农村增绿的“新旋律”,建成大豆良种繁育基地18万亩,涌现圣丰、华亚、诚丰等一批科技型制种企业。
2024年1月,嘉祥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通过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认定。目前,园区拥有大型成套加工生产线35条,加工、仓储能力达15万平方米,主导产业加工转化率达100%;产业园采用种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物联网+智慧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在产业园农田布置物联网感知设备44套,通过大数据系统平台进行数据搜集、整理、分析、决策,直接管控园区5000亩核心育种田,园区现已吸引20余家种业及关联企业落户。
“以前在外务工,无法顾及家庭。现在,园区种植业越做越强,种植基地流转了手中的闲置土地,家门口就业让日子越发红火。”梁宝寺镇石林村村民郭存良说。围绕“嘉祥豆种”这一优势特色产业,园区在制种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多主体参与,制种户受益”原则,探索形成“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个经营合作模式。截至目前,产业园区通过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带动农民30余万人,其中带动园区内8万余名农民就业。
产业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近年来,嘉祥县先后培植起规模以上豆种生产经营企业24家,其中圣丰、华亚、腾飞3家育种企业更是位列2022年度全国大豆种子销售前10名,圣丰、诚丰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2023年,嘉祥县大豆种业产业产值达到29.25亿元,成为国内大豆种子生产集聚区、销售集散地、科技集成应用区。

在山东圣丰种业集团育种试验田,金黄的豆叶接连成片,粗壮的豆秆上长着一簇簇密实的豆荚,像一串串金黄色的“铃铛”,郁郁葱葱;在生物育种实验室,一排排架子上摆满了大豆种苗培养瓶,不远处的光照在培养箱里,多个品种已经长出了嫩芽;在恒温恒湿的种质资源库,2万多份大豆种子在整齐划一的种子柜中“休眠”。“一粒好种子,从实验室里走出来,再走向田间地头。从组配、田间选择、产量测试……整个过程需要8至10年的时间。”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生物育种经理张霄汉形象地说,“培育大豆新品种,就像孕育一个小生命。”
一粒好种子给农村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基础,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底气。“去年测产,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大豆亩产270公斤,比往年提高了近50公斤,亩均增加收入300多元。”纸坊镇檀佛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经营了1000多亩地,主要种植“齐黄34”和“圣豆5号”,承担着当地种业公司的繁种任务。2023年10月中旬收获时,每斤豆种的价格能比商品豆高0.5元。檀佛山村党支部书记高战友说:“一斤豆种多挣5毛钱,一亩地就能多挣270元,是名副其实的‘金豆’。”
“我们将继续加大生物科技攻关力度,育出更多高产、抗病、耐盐碱、耐阴的大豆新品种,同时良种良法配套,打通全产业链,让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提升种业产业化水平,让一粒粒好种子长成农民的致富希望。”圣丰种业董事长王书平说。
“仓廪实,天下安,嘉祥豆,甲天下”。近年来,嘉祥县坚持科技引领,扶持园区企业与多家科研合作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了全国大豆界最早的院士工作站,与中国农科院合作成立了大豆基因编辑育种实验室,设立了国家大豆种质创新与育种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大豆生物育种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农作物信息化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8家省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先后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等多名院士合作,并且聘请韩天富等国内外育种专家、栽培专家为技术顾问,引进高层次人才80余名,与中国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打造农作物新品种研发前沿团队,为种业提质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截至目前,嘉祥县种子企业共注册大豆商标27个,通过审定品种165个,培育出“圣豆”“嘉豆”“华豆”等一系列突破性、深受市场欢迎的优良品种,圣丰种业、诚丰种业双双入选国家为大豆补短板设立的农作物阵型企业,全国大豆企业只有4家入选,黄淮海大豆生态区仅此两家。
一粒种子“裂变”为一个产业,从而带动乡村振兴。“嘉祥豆种”区域品牌的名头越来越响,畅销安徽、河南、江苏和长江中下游流域11个省份,推广面积达2100万亩左右,嘉祥豆种比外省当地留种增产15%—40%,圣丰种业旗下的大豆种子连续10年全国销量第一,全国市场占有率达13.5%,为保障国家大豆生产用种安全贡献了“嘉祥力量”。
大豆虽小千斤重。为进一步扶持大豆种业发展,让大豆成为富民“金豆子”,嘉祥县实施政策引领,每年投入5700万元支持大豆新品种研发推广;设立大豆种子产业链条贷,累计发放贷款1.17亿元;积极培育出“华豆”“嘉豆”等系列良种品牌;创新订单制种、股份合作、种粮协同等发展模式,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联农带农机制,大豆种业从业人员达到3万余人。
“农为政本,食乃民天。”近年来,嘉祥县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4万亩。根据农情调度数据显示,2023年嘉祥县的玉米、大豆亩产可达589公斤和221公斤,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也提高了。“去年是我第二年进行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每亩地可以增加400—600元利润,基本上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大豆是白捡的目标。”望着丰收的粮食,嘉祥县万张街道种粮大户商敬宝脸上露出笑容。(记者 陈曦 通讯员 屈昂 赵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