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推荐 > 调研在路上 >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正文
河北赞皇 风景美了荷包鼓 ||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生态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2024-06-12 13:39:06 作者:李杰 编辑:刘伊玲 责任编辑:张春嫄

阳光明媚的天气,如同初夏的晨曦,唤醒大地的生机与活力。来到河北省赞皇县,一瞬间就被这座山城所吸引。白云舒卷,草木葳蕤,目之所及,满目皆绿。

赞皇县地处太行山中段东麓,山场面积11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0%,林木覆盖率达52.69%,深山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绿化模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近年来,赞皇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绿色家底,在山水上做文章、在生态上下功夫,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记者驱车行驶至嶂石岩景区。山风清爽,沁人心脾。沿着山路盘旋而上,看到不少游客一边欣赏沿途风景,一边用手机拍照留念。

站在一家名为观太行民宿的小院内,向远处眺望,周围群山连绵起伏,山坡山脚满是树木。大片绿色间,一幢幢民居粉墙黛瓦、错落有致,宛若一幅水墨丹青。

“嶂石岩风景优美,丹崖、碧岭、奇峰、幽谷十分有看点,许多游客都是慕名而来。到了旅游旺季,一房难求。”观太行民宿负责人马聪慧介绍,“我就是嶂石岩村人,不用外出打工,就靠美丽风景,一年有30万元左右的收入。”

生态引客来,在家“卖风景”。近年来,赞皇县以嶂石岩景区为龙头,大力丰富旅游新业态,让更多人吃上“旅游饭”。为了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全县对嶂石岩景区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建成大凡露营地、文创集市、花海欢乐谷、生态停车场等一大批旅游新业态,加快构建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康养度假、森林运动、乡村游憩五大产品体系,从而推动嶂石岩景区从“一日游”向“多日游”、“一季游”向“四季游”转变。

大凡露营地(张俊杰 摄)

在位于许亭镇许亭村的平泉湖岸旁,正在打造的露营基地已经初具规模。“许亭村是著名的‘宰相之乡’,村子三面环山风景秀美,平泉湖的湖水清澈透亮。我们整合了这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科学谋划了平泉湖片区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月份项目建成后,可以带动许亭村以及周边村落快速发展,拓宽当地村民的致富路。”赞皇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马辉表示。

赞皇县因地制宜将平泉湖的自然风光与许亭村的文化底蕴相融合,构建“六相故里”文化体验区、“四季掠影”生态旅游区,打造摄影基地、露营基地、研学基地,最终形成“一轴、两片、三基地”的总体格局。

发展旅游产业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一种有效发展模式,它通过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乡村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促进乡村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赞皇县充分发挥地区自然资源优势,把农文旅融合发展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围绕打造京津冀休闲度假首选地,以“双创”即创建嶂石岩5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地质公园为抓手,实施总投资9.7亿元的槐河沿岸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加快推进平泉湖片区、天台湖河庄垂钓小镇等项目,形成了“处处能旅游、时时可旅游、人人享旅游”的全域、全季、全时旅游新格局,把“美丽风景”变为“美丽经济”。

游客在黄家沟村大棚内采摘樱桃(刘世伟 摄)

除了绿水青山,丰富的经济林资源也是赞皇县一大特色。近年来,赞皇县把储绿与富民相结合,有效挖掘出自身生态的发展潜力,探索出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富有赞皇地域特色的沟域经济发展之路。

太行山深处的许亭乡岭根底村,海拔近500米。这个人口不多的小山村,靠着一山苹果树,日子过得红彤彤。

见到村民刘现辰时,他正在自家果园进行管护工作。“过去种几亩山坡旱地,靠天吃饭,自从推广苹果种植以来,我们村收入明显增加。”刘现辰说,“我家种了大约5亩苹果,一年下来能挣大约4万元。”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岭根底村就开始栽植苹果树,但由于管理不到位、村里基础设施差等多种因素,当时种植苹果并没有给村民们带来可观的收入。“种苹果不如种粮,种粮食还能填饱肚子。”这是当年村民的普遍认知。

然而,背靠青山怎么能让村民过苦日子?赞皇县坚持生态优先战略,把绿色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措施。

针对村民种植苹果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赞皇县相关部门请来专家、教授给村民们授课,同时还制定了精确的管理时间表,对果树进行科学管理,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岭根底村种出的苹果甘甜润口。

苹果的质量有了保证,全村从干部到村民心里都有了底气。村里注册了“岭底红”商标,打造品牌优势,又成立苹果专业合作社,在果树培育、包装、销售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苹果产业越做越大。如今的岭根底村,户户种苹果,人人有收入。全村苹果种植面积达1200亩,产值近700万元,苹果产业真正成了村里的致富产业。

苹果给岭根底村带来了稳定的收益,但村两委却从未停止探索新的致富道路。“这两年县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我们也打算借着这股东风,依托资源优势加强农旅融合发展,与许亭、军营等相邻村子形成产业联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岭根底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郑建忠说,“以后游客来村里不仅有采摘,还可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

在赞皇县,像岭根底村这样既保生态又富口袋的案例屡见不鲜。“门路在山多栽树,板栗为主快致富。家里千棵板栗树,致富路上迈大步。”这是流传在嶂石岩镇三六沟村的顺口溜。

三六沟村以前偏僻闭塞,通过考察市场,村民把目光转向村里的万亩山场,开始大规模种植板栗树。从此以后,全村的荒山逐渐披上了绿装,村民也有了致富门路。眼下,三六沟村板栗种植面积近万亩,人均年增收超万元。

如今赞皇县有板栗、樱桃、葡萄、核桃、大枣等特色经济林果20种品类共计159个品种,林果面积达到100余万亩,人均拥有4亩经济林、200棵果树,林果业总产值近20.67亿元。

“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下一步,赞皇县将继续深挖生态潜力,将自然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幸福生活的增长点。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做好山水文章,在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生态价值化上下功夫,全面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赞皇样板。”赞皇县委书记陈宏锋说。(记者 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