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景如画的文旅之城到链群集聚的产业之城,从曾经“拆笔记本电脑”招商到如今坐拥5000亿元“身家”……在县域经济的成绩单上,江苏省昆山市已是连续19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的“学霸”,而在乡村振兴的大课题上,昆山依旧有自己的“答题秘诀”。
近年来,昆山以全面推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为抓手,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实施百村共兴、百村共美、百村共富、百村共治、百村共享的“五百行动”,助推乡村振兴。2023年,昆山164个行政村村均集体可支配收入达126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71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78:1。
千年古村刻进现代生活
“无中生有”是很多千灯镇歇马桥村村民对近两年村内一些新业态的笼统概括,因为对生活在这里的村民而言,村内的发展和变化实在太快了。漫步在长约500米的古石板路上,河岸两边的非遗工坊、民宿、特色餐厅、咖啡馆等业态将古村点缀得时尚又得体,游客们既可以深入巷里,切身感受江南古村风韵,也可以手捧一杯“村咖”在河边静坐,享受节假日闲暇时光。
然而在此之前,歇马桥村却并没有这番既古又新的繁荣景象:曾经,核心区老街的民居在岁月的侵蚀下逐渐显露出破败迹象,村民大多搬到镇上居住,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甚至连古村特有的江南水乡文化也逐渐失去活力,千灯跳板茶等传统技艺后继乏人。从人居环境到集体经济,歇马桥村急需一场改革春雨。
2019年,歇马桥村入选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第三批试点村庄名单。一系列政策利好,给这个中国传统村落注入新活力。市、镇、村三级协力启动规划,以“挖掘文化潜力、彰显古村魅力”为目标,引入社会资本,打造具有历史人文特色的田园乡村。

“依托昆山‘东临上海、西毗苏州’的区位优势,歇马桥村以古街的传承和保护为核心,深度梳理和整合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资源,致力于把村庄做‘活’做好。”歇马桥村党总支书记周泽华介绍,通过在咖啡茶饮、特色餐饮、高端民宿、非遗体验和多元化会馆、展馆等业态上大做文章,歇马桥村最终走上了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振兴之路。
“我们引入项目时谋求每家店铺都有自身独特的人文风格,同时还要最大化保持村庄原有生态。”苏州歇马桥文旅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负责运营歇马桥文旅项目,以“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为宗旨,目前已经引进半山诗雨、一尺花园、太湖窑泥巴咖啡、百盛人家等20余个文旅项目,覆盖了“吃、住、玩、游、购、娱”全产业场景。
传统村落要想在发展问题上站稳脚跟,除了绘就文旅“写意画”,还要掌握产业“工笔画”。除文旅产业外,歇马桥村还做优红美人柑橘基地、富硒生态水稻基地、有机翠冠香梨基地等现代农业,积极整合河田水草湖资源,大力发展亲子休闲、农耕体验、自然观光等休闲农业。2023年,歇马桥村村级总收入1392.19万元,较2018年提高519.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161元。
如今,江南水乡“水街相依、巷窄深弄”的传统风貌未变,而河岸两旁已然布满各类生机勃勃的新业态。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古村落正焕发出新生机。
智慧农业铺就发展新路
“这里的每一棵番茄都会得到我们婴儿般的呵护!”在陆家未来智慧田园“A+温室工场”,昆山市乐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明艳站在番茄工厂前说,番茄工厂采用悬吊式椰糠无土栽培技术,一棵棵番茄如同生长在“智慧摇篮”里。同时还配套采摘机器人、采摘车、AGV运输车等自动化园艺生产设备,不仅栽培操作便利,还能降低番茄植株病虫危害发生率,实现番茄高产高效高质。
总面积达5330亩的陆家未来智慧田园,是江苏昆山加强农业生产集成改革,统筹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田集中连片整治、生态保护修复和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等政策、路径,建设的以先进智慧农业为特色,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

目前,园区内已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建成了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A+温室工场、无人农场,启用了智能测控系统。其中,智能测控系统不仅可以全天候监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还能通过对苗情、病虫情、土壤墒情的监测分析,科学制定田管措施,实现农业生产综合智能化管理。
采访中,记者所在的这座玻璃建筑便是昆山陆家未来智慧田园建设的核心项目——A+温室工场。步入其中,宽敞明亮的种植大棚如同现代化生产车间,一盆盆草莓被整齐摆放在长长的“作业台”上;番茄藤随着牵引绳向上攀升数米,鲜红的果实结得密密麻麻;“搭乘”智能移动小车,科研人员游走于茂盛的黄瓜藤蔓之间检查生长情况……郭明艳介绍,A+智能温室建筑面积18812.3平方米,占地45亩,布局蔬菜瓜果种植区、工厂化育苗区和自动化包装区,形成单一品种从选种、育苗、生产过程管理、采后包装和营销的智慧化全产业链模式。未来,A+温室工场还会面向长三角城市群,输出生产模式、标准、工艺等,带动更多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档升级,助推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农业产业链应用场景,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将持续推进智慧农业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在昆山落地应用,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融合,打造更优质的数字化智慧园区,最终推动区域文旅经济得到新发展。”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市乡村振兴局局长陆剑峰表示。
打造城市里的田园牧歌
有机麻辣油鲜腐竹38元、爆炒森林里的鸡88元、走进联合国的黄酱豆腐48元……在“益点田”城市农场(昆山城西店)点餐台处,张贴着一张“与众不同”的菜单,其中“有机”“农场”这类字眼高频出现。门店负责人陶子琪介绍,“益点田”城市农场是一家集零售、餐饮、体验于一体的农场生活集合,其灵感正是来源于“益点田”历时15年精心培育的自然生态农场,而顾客所点的餐品,包含调味剂在内的原材料均为有机产品。当下,这一业态所引领的更自然、更丰富、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正逐渐被更多市民青睐。
而作为“益点田”城市农场在锦溪镇的“后厨”,昆山益点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所开创的集果蔬种植、亲子教育、文化推广等元素于一体的亲子自然教育农场则更广为人知。
“益点田”亲子农场占地约60亩,其农田全部采用自然农耕种植方式,不使用化学农药、生长激素、抗生素等,同时按生态学的生产管理办法,促进和提高生态多样性。农场拥有线上商城,与盒马鲜生、大众点评等合作,四季销售自然蔬菜瓜果,拥有日本白桃、黄桃、蓝莓、樱桃、无花果、四季时蔬等20多种采摘产品。

此外,“益点田”还瞄准市民对农文旅消费新需求,农场建有团建区域、儿童游戏区域、宠物喂养区域、烧烤娱乐区域等活动区域,并开设科普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农耕种植、传统文化手作等多方面的自然教育。
精品民宿是整合乡村资源的黏合剂,也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锦溪镇计家墩村定位高质量民宿,通过知名设计师亲自操刀,打造了江南半舍、无象归园、溪地阿兰若、光之营等一系列轻奢美宿,将建筑美学与自然环境融合到极致,成为远近闻名的拍照打卡地。
同时,计家墩还推出“民宿+”概念,如“民宿+特色餐厅”“民宿+农场”“民宿+手工体验”“民宿+亲子休闲”等,即依托民宿集群,整合周边业态资源,开发多元化的游客体验项目,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出乡村振兴的独特样本。
近年来,锦溪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提高土地使用效益、优化村庄空间布局,通过引入不同的乡村旅游配套产业,抓好乡村整体科学规划发展,着力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塑造乡村振兴崭新风貌。
今年,昆山将进一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定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方向,以“五百行动”为引领,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造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县域示范”。(记者 张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