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推荐 > 调研在路上 >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正文
湖南衡南 彰文兴旅绽异彩 ||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文化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2024-06-27 08:41:56 作者:本报记者 陈虹桥 编辑:李旭晨

乡村要振兴,不仅要发展壮大产业,提升经济水平,还要改善优化乡村风气,提升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水平。

地处衡山之南,被誉为“雁城衡阳美丽后花园”的湖南省衡南县,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越的区位优势,文化事业和产业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绘就了设施载体健全完善、文旅活动异彩纷呈、文化遗产活力尽显、文旅产业持续兴盛的美丽图景。

衡南县清泉农夫田园综合体谷溪安漫亲子营地 通讯员 刘滨瑜摄

屋场+文化

让乡风文明“美起来”

作为基层治理新模式——屋场恳谈会制度的首创首倡之地,衡南县近年来聚焦“屋场”这个小单元,在大力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屋场+”工程上,费了不少心思,将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不仅建了起来,还合理用了起来。

位于衡南县茶市镇的怡海村,村内道路平整干净,三三两两的屋舍井然有序地坐落在道路两侧,村民在房前屋后种花种菜,好不惬意。怡海村党支部书记罗开衡说,衡南的乡村大多因地制宜,将乡村原有的祠堂、凉亭、大院等,培育打造成特色屋场,并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屋场进行提质改造,规划建设文化墙、文化长廊、景观小品、文化广场等,增强文化元素,提升屋场品质。

来到怡海村村民罗三平的家,室内陈列的“藏品”不仅有农耕器具,还有书画作品。他介绍,怡海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来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他也经常在家里举办书法沙龙,邀请县里的书法爱好者进行交流。

怡海村是衡南县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一个剪影。衡南县花桥镇蒋家大屋改祠堂为村民学堂,进行“睦邻友好、勤俭持家、教育子女、婆媳和睦、孝敬父母、遵纪守法”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引导村民崇尚真、善、美,崇尚传统礼义,知荣辱、明是非;松江养浩图书馆、三塘江雪书屋藏书逾万册,村民经常在这里一起看书找资料,探讨农业生产技术上的各种困惑;被誉为“衡阳第一家”的王氏宗祠,吸引着周边大批村民参与“家风、家训、家规”教育,“忠孝耕读”的传统家风得以传承。目前衡南县打造屋场2000余个,在淳化村风、民风,实现乡风文明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展示了公共文化服务的魅力与成效。2023年,衡南县被评为湖南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优秀县。

保护+传承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衡南县为了本土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在云集街道王家巷建成非遗街区,于2023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街区非遗馆设有非遗工艺品展示区、非遗农产品销售区、非遗文艺表演区、非遗学习体验区等多功能区域,充分展示了衡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衡南县文化遗产事务中心主任武玉兰介绍,衡南作为湘南文化强县,非遗项目众多。这些非遗项目大多发源于乡村,极具乡土特色。比如每年农历二月初八,衡南县都会举办“泉湖二月八”农耕文化节,来自周边市、县数万名商贩、村民聚集于泉湖镇,摆满各色农具、草药、树苗、蔬菜种子进行售卖。拥有600多年历史的“泉湖二月八”也从传统的庙会发展成为商贸民俗文化节,2016年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泉湖二月八”作为一种生活习俗延续至今,不但保护传承了乡村本土文化,而且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除了“泉湖二月八”,“衡南渔鼓”“衡南七巧龙”“衡州花鼓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乡风民俗同样流传至今。“衡南烧饼”“窨制茉莉花茶”“冠市红豆腐”等非物质文化产品也久负盛名。衡南充分利用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诗词楹联文化、古民居文化等,大力打造“诗意衡南”“古韵清泉”“清泉有礼”等特色品牌,让文化遗产充分融入百姓生活。与此同时,坚持以项目建设带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开发利用,相继建成衡南县洛夫文学艺术馆、“泉湖二月八”农耕文化产业体验园和农耕文化博物馆等一批重点文化项目,投入700余万元完成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家祠堂修缮,启动云集窑博物馆、花桥镇高新村古民居、宝盖楼古民居维修等文物保护工程建设。截至目前,衡南县共有文物保护单位39处、中国传统村落3处、湖南省民间艺术乡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92个。

融合+培育

让文旅产业“强起来”

如何让农业产业与乡村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让农业产业助力乡村旅游,让乡村旅游反哺农业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是当下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

衡南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局长邓诗婕在提到文旅布局时表示,衡南正锚定“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湖南省康养旅居示范基地”“衡阳市乡村旅游目的地”目标,大力实施“一城两翼”文旅发展新空间布局,以全域思维开拓文旅产业新业态。“今年,衡阳市将承办湖南省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我们抢抓这一契机,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推动全县文旅品牌创建和项目建设。与此同时,大三湘油茶生态文化产业园创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绿色田园野枇杷加工基地创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艺龙亦云酒店(南岳机场店)创建三星级旅游饭店,以及清泉农夫田园综合体、洛夫文学艺术馆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此外,‘清泉农夫’田园综合体已列入湖南省旅发大会重点推进项目并于去年4月29日开园,洛夫文学艺术馆作为衡阳市文化新地标于去年6月28日开馆,衡南县文教新城体育公园项目建设列入中央预算资金投资支持项目,建设包含六大球类场地、儿童游乐区域以及老年健身区域等,可满足老、中、青各年龄段人群的健身需求。”提起衡南文旅产业的发展,邓诗婕如数家珍。

衡南县的大三湘山茶油、绿彤有机茶、莲湖湾贡品红莲荷叶茶、宝盖烧饼等名优特产品经过文创包装,创造了丰厚的效益;大型情景剧《泉湖二月八》、歌舞剧《湘江渔歌》、红色题材现代花鼓剧《桐梓山》先后创作推出,文化为旅游代言、为旅游铸魂;长冲湖、清泉农夫等一批特色农庄、观光农业、田园综合体,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乡村游、周末游、亲子游;归园、洛夫文学艺术馆、王氏宗祠、江口鸟洲等成为县内外重要研学基地;岐山国家森林公园、宝盖银杏公园等休闲康养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过程中,衡南大力实施“乡贤工程”,鼓励“乡贤”投身文旅产业,增强了乡村文旅发展动力。如车江街道恒星村等积极引导“乡贤”返乡创业,既促进了乡村旅游业日益兴盛,又带动了杨梅、草莓、黄金橘等村级产业的发展;此外,衡南探索实行“重点景区带动、乡村文旅拉动、产业融合撬动、文旅消费推动”的产业发展模式,鼓励景区周边群众发展农家乐、民宿,让更多群众吃上了“文旅饭”。2023年,衡南县共接待游客368.61万人次,同比增长54.02%;旅游总收入33.57亿元,同比增长53.28%。(本报记者 陈虹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