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推荐 > 调研在路上 >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正文
江苏铜山 “产业强区”谱新篇 ||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产业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2024-06-29 13:32:09 作者:张伟伟 编辑:刘伊玲 责任编辑:张春嫄

微风吹起,走进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广大乡村,广袤的田地间,到处是一派火热的场景:在位于张集镇的徐州苗佳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里,鸡蛋清洗—分拣生产线有序运转;在棠张桑果园内,借助产业强镇项目建起的小蚕共育室,正在实现一年养8批蚕的“蝶变”;在伊庄镇牛楼村,头年地里采摘下来的菊花正“排队”经过加工,变身高端礼品……

作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铜山区通过不断做强产业重塑乡村发展模式,让乡村振兴动能更足。

重大农业项目撬动产业转型升级

2015年12月,退伍后的苗佳新回到了家乡张集镇邓楼村,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在邓楼村养鸡,生产、加工、销售无抗鸡蛋。

创业7年,苗佳新把这项事业越做越大,年产鸡蛋超3亿枚,通过“线上+线下”渠道主要销售至徐州、南京、合肥等地。

2022年,为了能在高端市场上抢得一席之地,苗佳新投资上千万元,上马鸡蛋—消毒—包装自动化生产线。

高投入,换来的是对等的收益。

“我们购买的是进口的全套鸡蛋保洁设备,能对鸡蛋进行清洗、烘干、紫外线杀菌、食品级食用油喷油保鲜、裂纹鸡蛋检测、智能分级等处理,达到国内无菌鸡蛋标准。”站在轰隆隆运转的生产线前,苗佳新介绍,以前因为达不到清洗、杀菌等相关标准,企业生产、加工的鸡蛋即便新鲜、品质不错,也无法撬动本地的鸡蛋市场,而去年生产线投产后,7月就拿到了订单,把销售的版图又扩展到另一个圈层。

“这条生产线一小时能清洗加工3万枚鸡蛋,在提高生产效能的同时,也带来了技术‘溢价’,出产的高品质无菌鸡蛋比普通鸡蛋每斤能多卖1毛钱,2022年企业产值在1000万元左右,上马了这个项目,2023年企业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实现了倍速式增长。”苗佳新说。

徐州苗佳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保洁蛋”生产线(佟雯煊 摄)

在铜山,一批农业产业重大项目的加速落地,带动乡村大发展。

铜山区江苏淮海番茄品质育种(徐州)研发中心项目,投资1.1亿元,总规划占地面积110亩,科研楼占地总面积1100平方米,与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设立教授工作站,开展种子研发,每年繁育番茄种苗5000万株以上,可以满足2万亩用苗。

位于棠张镇的铜山区江苏淮海番茄品质育种(徐州)研发中心项目(佟雯煊 摄)

棠张镇好的饮料生产项目,投资5000万元,新建厂房11000平方米,购买果饮设备自动化生产线2条,项目建成后预计年生产饮品、果干1.3万吨,预计年销售额1000万元,带动100余人就业。位于房村镇的徐州市凯舜乳业有限公司,总投资5000万元新建稀奶油生产线一条,购置大型配套设备24台(套),投产后增加产值1000万元。大彭镇江苏新希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芽苗菜的农业科技企业,投资数千万元建成有机蔬菜自动化生产线10条,日产量达50吨。江苏农爱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绿健乳品饮料生产项目和好的食品生产项目入选2020—2022年全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省级示范项目名单……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区,铜山区在对现有农业产业园区、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加大扶持和培育力度的基础上,立足特色优势产业,依托省级农业示范园区招商平台和乡镇招商平台等载体,制定周密细致的农业招商方案,加大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的招引力度。依托维维食品饮料、方德食品、好的食品、绿健乳业等20多家国家级、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铜山力争5年内打造出总产值超100亿元的绿色生态食品加工集中片区。依托棠张镇、新区街道两个省级万亩菜篮子基地和中研益农、棠张桑果园、果果部落、卡尔斯庄园、近江园番茄王国、迦南农场等30多家设施农业经营主体,打造高品质都市设施农业片区,推动产业形态由“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空间布局由“平面分布”转型为“集群发展”,主体关系由“同质竞争”转变为“合作共赢”,形成乡村产业发展高地,为乡村振兴赋能。

特色产业叫响“铜山造”

棠张镇种桑养蚕由来已久,是出了名的蚕桑养殖基地。2022年,棠张抓住创建国家产业强镇契机,开启特色产业的新一轮发展。

解忧故里蚕桑生态园便是跟着棠张蚕桑产业的崛起而一步步破圈出圈的。其采用先进的自动化轨道给桑设备、六层立体养蚕。去年建成的小蚕共育室,更是将一年只能养春秋两批蚕变成了“老黄历”,实现了一年可以养殖8批蚕。

“传统养蚕需要大量人工管理和维护,而智慧小蚕共育室配有升温、降温、补湿、换气系统等硬件设施,自动控制蚕室的温湿度和光照条件,保证了蚕生长环境的最佳状态。比起传统的人工24小时不间断监控的方式,智慧小蚕共育系统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科学化、精准化。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支出,还将蚕丝的产量提高了9.8%,质量也大大提高。”生态园负责人张建勇说。

房村镇马家村早些年是发展乏力的经济薄弱村,靠着发展特色产业,如今已实现了村集体年收入突破百万元。

“实施股田制,打造富硒产业,让我们村打了翻身仗。”马家村党支部书记曹新光说,2019年,村里流转1200亩土地,在帮扶单位的牵线下,种植富硒大米,“最初销售靠帮扶单位帮衬,后来我们不断调整优良品种,改进种植技术,现在‘富硒村’的名气越来越响。”

富硒大米,去年马家村卖到了每斤8元,富硒甜瓜每斤12元,富硒鸡蛋也成为抢手货。新推出的富硒胚芽米礼盒产品,和3家电商平台签订了代销合同,4斤装团购价卖到了88元。

“我们这里出产的有机胡萝卜专供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亩均效益很可观。”刘集镇西李庄村云岭鲜生有机农业场场长陈景福说,“这里紧邻黄河故道,沙质土壤、生态环境优良,非常适合优质胡萝卜种植,并可带动故道沿线特色农业发展。云岭鲜生种植的胡萝卜,不使用农药、化学肥料、生长激素、转基因技术,全部施用有机肥,人工拔草,从而保证了品质。下一步,基地要扩大到3000至5000亩规模,做胡萝卜深加工和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让一二三产业融合起来。”

把特色产业不断做大做强,目前,铜山区已逐步形成设施茄果类蔬菜、特色大蒜等10个超10亿元产业集群,带动乡村振兴动力十足。

农文旅融合蹚出新路径

伊庄镇牛楼村以前是传统种植,一季小麦、一季玉米,土地上的收入微薄。2022年春天,村里流转土地种植菊花。

“刚开始种植时由于经验不足,受了虫害。去年,总结教训,村里铆足劲,放手大干。种植了七月菊、金丝黄菊、婺源黄菊等多个品种,并建起了1500平方米的加工厂房,配套了4条烘干生产线。”牛楼村党支部书记牛东方说,“2023年,牛楼村菊花采摘约16吨,产值超过100万元。”

菊花产业,不仅带来了土地增收,还带热了美丽经济。

依托菊花种植基地,村里还建起了江苏禾道农业研学基地,设有游客活动草坪区,菊花、玫瑰、梅花采摘区,工业制茶车间参观区,茶艺香茗体验区,研学手工小课堂,露营餐饮活动区六大板块,旺季时,一天能来1000多位游客。

铜山区围绕打造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和徐州市五环路沿线都市农业走廊,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仅去年就投资46.3亿元建成35个黄河故道项目、投资29.3亿元建成24个五环路沿线项目。

铜山围绕“铜你乡约·山水田园”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区域品牌,紧扣“乡产”“乡游”“乡食”“乡宿”,去年以来,建设了汉王镇徐州轮胎乐园休闲农业、利国镇滨湖特色休闲观光产业项目、汉王镇东方村休闲农业产业园、铜山方特乐园农文旅综合观光项目等农文旅融合项目。依托徐州园博园的辐射带动,伊庄镇建起十里杏花村、茶博园、海棠湾等30多个农旅项目,成为市民向往的都市后花园。

每年三月,伊庄镇马集村十里杏花竞相怒放。(佟雯煊 摄)

 围绕农文旅融合,铜山着力打造一批休闲项目拓展都市城郊生活功能。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和总投资40亿元的方特乐园一期开园等,进一步扩大了铜山区都市休闲农业影响力,提升了休闲农业品质。目前,全区累计打造以黄河故道休闲农业为主线的农文旅富民精品线路10条、精品村10个,休闲观光主题农园100余个,构建乡村旅游“1111”产业发展体系,同时深度嵌入彭祖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全面建设集山、水、林、田、园、村于一体的都市田园生活引领区,全年服务城乡居民370万人次。截至目前,铜山全区累计创建省市特色田园乡村2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2个、省级12个。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工业化思维推进现代农业,让产业强起来,不断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让铜山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得更稳、更快、更好。”徐州市委常委、铜山区委书记龚维芳说。(记者 张伟伟 通讯员 尚庆迎 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