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灵丘县坚持将组织振兴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工程”,按照“党建引领、产业为本、因地制宜、统筹推进”总思路,强组织,促增收,带队伍,育人才,持续推动基层党组织把组织优势、作风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五个聚焦”
引领构建先锋领航矩阵
夏日炎炎,灵丘县红石塄乡上沿河村、下沿河村却是一派清凉的风景,其中的漂流项目以惊险刺激而备受游客欢迎,很多年轻人慕名前来体验游玩。游客众多带旺了乡村人气,也让路边村民开办的特色餐馆和民宿热闹起来。
“我们与上沿河村抱团,通过引进资金和人才,为村里找到了发展新路。人气旺了,村里的农副产品销路也不愁了。苦荞凉粉、食用菌……每天都有十来户在漂流园旁边摆摊,在家门口卖出了好价钱。”下沿河村党支部书记马现礼说。
上沿河村、下沿河村围绕“十里沿河,支部共建,三产融合”打造党建品牌,全力开发旅游事业,集旅游、观光、休闲、农业采摘、农村娱乐于一体的田园集体经济已见雏形。
今年以来,灵丘县着眼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对标“先锋领航·晋村振兴”党建品牌创建工作要求,制定了《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创建“先锋领航”党建品牌 引领和美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聚焦组织建设、干部选育、党员管理、基础保障、基层治理五个方面统筹发力创建“先锋领航”党建品牌,重点创建1个农村党建“先锋乡”(红石塄乡)、20个“先锋村”和50个“争先村”,同步推动2024年确定的11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转化提升,持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功能,构建“1+20+50”的先锋领航矩阵,以点带面推动农村党建全面进步,引领带动和美乡村建设。11个乡镇和20个“先锋村”初步形成党建品牌,特别是红石塄乡下车河村创建的“村企合作、示范引领、宜居宜游”品牌,上沿河村、下沿河村创建的“十里沿河、支部共建、三产融合”品牌,下关乡创建的“红蕴初心、和美下关”品牌,武灵镇西福田村创建的“党建引领、‘蔬’写振兴”品牌,独峪乡花塔村创建的“先锋领航、文旅兴村”品牌成为亮丽的风景。
“六个带动”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种养游融合,让我们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上了新台阶。”红石塄乡边台村党支部书记任占旺介绍,“种有机苹果和中药材,养黄牛和蜜蜂,开办农家乐,去年村集体收入超73万元。”
边台村的变迁是一个缩影。近年来,灵丘县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积极探索多元高效的发展路径,通过“六个带动”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提质升级,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统筹带动”明方向。灵丘县委强化统筹引领,成立集体经济壮大提质领导小组,全面摸清发展底数并定期调度。在此基础上,组织各乡镇编制集体经济三年发展规划,将所有行政村纳入“一盘棋”,通过定项目、定措施、定预期、定责任、定时限,确保规划落实落地。
“模板带动”促发展。灵丘县出台《“九型模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提出整合农村资源、盘活集体资产、兴办特色产业等“九型模式”供乡村参考借鉴、明确发展思路。
“帮扶带动”补短板。确定5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实行包联帮扶,根据自身需求和农村资源开展村企联建,促进集体增收。
“奖惩带动”增干劲。灵丘县出台《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奖励办法》,设立专项资金,奖励经营性收入增幅前五的村集体,并对“躺平式”村干部,实行“红黄牌”警示惩戒。
“示范带动”添动能。确定红石塄乡为壮大集体经济示范乡,在全乡带动下,全县18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数字带动”强监管。灵丘县开发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做到电算化、票据、报账、档案、公开“五统一”,构建起一网多平台的智能互联网络。
“三大行动”
助力“雁阵”集群培养工程
六月的灵丘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灵丘县到村工作大学生“青年论坛”正如火如荼地召开。本次论坛以“青雁振翅 振兴有我”为主题,来自各乡镇的11名到村工作大学生通过PPT讲解和短视频的形式登台展示。
在“青年论坛”的舞台上,到村工作大学生围绕自身的农村工作实践,讲故事、谈体会、话感悟,有的讲述乡村巨变、饱含深情,有的记录生活点滴、引发共鸣,有的展望未来、鼓舞士气。到下关乡谢之坪村工作的大学生秦志权说:“在乡村工作是忙碌的,是快乐的。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要俯下身、扎下根,书写无悔青春。”这正是灵丘县大力培养到村工作大学生的缩影。
近年来,为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灵丘县牢牢抓住农村干部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通过引深“头雁领航”行动、推进“青雁振翅”行动、实施“雏雁成长”行动等“三大行动”,着力构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强大“雁阵”。
灵丘县聚焦现任村级党组织书记更好发挥作用,把村两委主干列入县委培训对象,采用“2+X”授课模式,即“党性教育、中心工作+实用技术、法律法规等”,培训600余人。落实星级化管理制度,探索实施“以星定酬”,将星级与村党支部书记的薪酬、绩效和荣誉深度挂钩,核算星级奖励17.2万元,5名高星级党支部或党支部书记被推荐为市级表彰。
灵丘县把到村工作大学生纳入“青储工程”,2年来到村工作大学生中的党员增长至54人;搭建电商直播、乡村旅游等八大实训基地,组建10个助力振兴服务团,开展直播带货9场,拍摄短视频30余部,“顺路”帮群众办实事200余件,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一排排标准化圈舍静卧在群山的怀中,“咩咩咩”的羊叫声不时在山间回荡,与蓝天一色的舍顶,构成幽静山沟里的一道亮丽风景。这是地处灵丘县南部山区下关乡铁角台村的青背山羊养殖场。
“从最初的100只起步,通过精心培育,发展到现在存栏2800多只。”铁角台村党支部书记张宏亮说,“看见咱这大青背山羊,就如同看见可爱的孩子。”
作为一名“90后”,张宏亮作为村里的后备干部受到定向培养,积极参加村级日常工作,去年6月份担任了铁角台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以来,他带领村民大力发展青背山羊养殖,现已初具规模。
灵丘县制定《进一步加强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重点把4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农村优秀人才作为选育对象,为180余人建立台账,对入库的农村后备干部,择优遴选50名定向培养,其中20多人已参与村级日常工作、任职村党支部书记,极大地调动了像张宏亮这样的“雏雁”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报记者 席兆平 通讯员 李慧龙 马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