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推荐 > 调研在路上 >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正文
河北成安 小葡萄串起“致富链” ||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产业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2024-07-12 09:22:13 作者:李杰 编辑:杨玉 责任编辑:张春嫄

眼下正是葡萄收获的季节。走进河北省成安县柏寺营乡葡萄种植基地,成方连片的葡萄园里果香四溢。一排排整齐的葡萄架上挂满了沉甸甸的葡萄串,有的紫如玛瑙,有的绿如翡翠,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

果农们在搬运采摘的葡萄(武成军 摄)

果园里到处都是采摘葡萄的忙碌身影,田间小路上运输葡萄的三轮车来回穿梭。村里葡萄收购市场里,来自北京、山东、河南等地的客商正在抢购葡萄,整个村庄一派繁忙景象,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成安县地处华北平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具有得天独厚的葡萄种植条件。近年来,成安县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积极推广“合作社+农户”“设施农业+旅游”等模式,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农民结合当地种质资源,纷纷投身葡萄种植产业,通过引进优质品种、采用科学种植技术,不断提高葡萄的品质和产量。如今,成安县的葡萄种植面积已达数万亩,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基地,为当地群众开辟出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引进优良品种

小葡萄经历“从有到优”

“我家种了5亩葡萄,平均亩产六七千斤,批发价每斤2元,光种葡萄一年就挣了7万多元。”谈及收成,后岳固村葡萄种植户李会林高兴得合不拢嘴。在后岳固村,像李会林这样,不用外出打工,通过在家种植葡萄就能增收致富的农民不在少数。

传统的农户种植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且种植品种单一,种植技术落后,葡萄品质不高,销售市场不规范,部分农户恶意竞争、以次充好,口碑严重受损。为此,后岳固村党支部书记李勇臣带领村民决定对葡萄种植实行淘汰落后品种,引进优质品种。在种植过程中,李勇臣凭借30多年的种植经验,加上从外地学习的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种植水平、增加品种,传统的葡萄种植主要以巨峰为主,早熟品种京亚、藤仁、夏黑为辅,现又引进“保光”“黄金蜜”等甜度高、收益高、耐长途运输的品种,同时在加强科学管理上做文章、下功夫。果农种植的葡萄品质有了很大改善,亩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

果农正在展示收获的葡萄(武成军 摄)

为优化葡萄产业发展,保证葡萄的品质,成安县还结合养殖业探索农业循环经济,大力发展有机葡萄种植,不仅提高了葡萄的品质和安全性,也为成安县的葡萄产业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进一步做大做强有机葡萄产业链,把有机葡萄产业打造成当地农民致富的“金色产业”。

“我们的葡萄无公害、甜度高,特别受消费者欢迎,卖得也快。”李勇臣说。目前,柏寺营乡葡萄种植面积4000多亩,由于葡萄品质好,外地批发商纷纷前来收购,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葡萄。

改进种植方式

小葡萄种出“甜蜜经济”

为探索葡萄种植产业发展新模式,柏寺营乡积极引导种植户改变种植结构,聘请中国农业大学专家对葡萄种植进行实地调研,对种植地块进行土壤测量,制定出详细的产业、土壤分析报告和绿色高效种植技术方案。以高端品种示范、中端品种提高效益的模式逐步提高葡萄收益,由过去单一的传统种植模式向“温室暖棚+露天种植”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将村里连片土地通过流转、置换等方式进行整合,打造葡萄种植试验园,发展绿色有机葡萄,实现了绿色、高效、有机种植。

随着葡萄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成安县的葡萄产业链也在不断延伸。后岳固村的村民们学会了葡萄酒酿造技术,用自家的有机葡萄酿出的葡萄酒酒色呈宝石红,酒体丰满、味道纯正。同时,后岳固村还邀请农技专家定期举办技术培训,加强果农的种植和管护技术,葡萄的品质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除了加工企业,成安县的乡村旅游也发展得如火如荼。在葡萄采摘节期间,游客们走进葡萄园,采摘新鲜的葡萄,品尝葡萄的美味。同时,可以参观葡萄酒酿造过程,了解葡萄文化。一些农户还开办了农家乐,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等服务,让游客在体验乡村生活的同时,也感受到成安县的风土人情。

成安县葡萄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经济收入,也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葡萄种植需要大量的土地和水资源,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成安县土地得到了有效保护,水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同时,葡萄架的绿色植被还起到了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的作用,为农村营造了一个优美的生态环境。

后岳固村葡萄种植户张金平谈起葡萄产业带来的变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张金平介绍:“以前我们靠种地为生,收入微薄。自从发展了葡萄产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不仅收入提高了,村里的环境也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

拓宽销售渠道

小葡萄走进“千家万户”

为了进一步推动葡萄产业的发展,成安县政府加大了对葡萄产业的扶持力度。一方面,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种植户和企业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政府加强了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开展网络直播带货等活动,提高了成安县葡萄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为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我们在县、乡党委的带领下,积极调研葡萄产品的上下游市场,助力葡萄卖得出、卖得快、卖得好。”李勇臣说。因葡萄成熟采摘期相对较短,往年因来不及出售造成损失的情况时有发生。针对葡萄产业化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成安县积极开拓青葡萄销售市场,与多个罐头生产企业签订订单,靶向施策开发青葡萄“订单农业”。青葡萄销售减少了成熟过程中剪枝、施肥、喷药的投入,规避了葡萄成熟季节多雨易烂的风险,保障了农户收入,青葡萄做成罐头后远销海外市场,增加了葡萄种植产业的附加值,提高了当地葡萄的市场竞争力。李勇臣介绍,今年,后岳固村仅青葡萄订单种植面积就达到了1500亩,总产量达到6000吨,交易总额达1600多万元。

经销商在收购葡萄(武成军 摄)

同时,成安县还谋划建造集葡萄交易、技术服务推广、冷库储存、农资销售等各项配套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链平台,为葡萄产业发展提供动力。积极对接北京、天津、山东等地经销商和大型商超,签订农产品供销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葡萄“农超对接”,使成安葡萄远销北京、天津、山东、河南等地,让葡萄种植产业真正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色产业”。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实体销售市场的资源,借助‘互联网+’,着力打造‘互联网+合作社+农户’的销售模式,瞄准电商平台和国内电商、商超合作,通过强大的网络销售平台结合冷链物流系统,将高品质的葡萄送到千家万户。”李勇臣说。(记者 李杰  通讯员 武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