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推荐 > 调研在路上 >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正文
浙江玉环 党建引领村强民富 ||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组织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2024-07-16 10:59:39 作者:曾庆华 编辑:杨玉 责任编辑:张春嫄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浙江台州玉环市突出党建统领,深度整合农村基层党组织、企业、农户等各方力量,因村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逐渐探索出“142”共富模式等特色做法,不仅有效助力区域群众增收,也形成了一定的共富影响力。有关做法在浙江省村庄经营点亮乡村工作推进会等会议上做经验交流,文旦产销共富工坊相关做法写入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

组织引领“后进村”成为“厚劲村”

“小微企业园二期工程预计今年年底完工,建成后将为我们村每年带来一两千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5月14日,谈及占地30亩、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总投资7000万元的小微企业园二期工程,玉环市楚门镇蒲田村党支部书记蔡赋祥眼里充满了期待。

2009年之前的蒲田村被村民戏称“烂蒲田”,加工作坊与民房共生。如今的蒲田村,靠着老旧工业点改造、小微企业园新建,一跃成为先进村、示范村。第一期小微园建成投入使用以来,蒲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已经有750万元。今年,蒲田村二期小微园正在建设过程中,预计投入使用后,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近2000万元,村集体资产预计2亿元左右。

蒲田村小微企业园二期建设现场(曾庆华 摄)

这背后的“致富经”,得从一个模式说起。近年来,楚门镇在蒲田村试点推行物业盘活“142”模式,通过村党组织班子主导,村集体、村民、乡贤基金、社会资本协同参与,提高困难群众、技术工人和科创人才的持股比例,帮助村级集体经济走上了一条“借鸡生蛋”的共富路子。

蒲田村的转折点在2012年。这一年,蒲田村成了玉环市“老旧工业点改造、小微园区建设”的首批试点村。针对当时资金缺口的难题,蔡赋祥带头以自家企业作担保,贷款1500万元,村班子成员紧跟着将自家资产进行担保贷款,最终筹集项目资金4800万元,保证了小微企业园项目顺利启动。

老旧工业点改造和小微企业园的运营,让村子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蒲田村小微企业园为玉环市重点小微园区,现入驻25家企业,年产值已超3亿元。这个园区是玉环市政府为大力促进全市小型微型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解决小微企业用地难问题,更好地促进玉环市经济转型升级和质量效益提升而决策部署的。

来自东北的吴畏然是玉环松辽管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也是第一批找上门要求入驻的企业家。入驻不到两年时间,松辽管业就成了规上企业,年均产值超2000万元。吴畏然也成了蒲田村的“长住民”。

如今,在乡村振兴这条道路上,蒲田村为了让企业更好地发展、村民更好地就业,计划提高企业科创人员、技术骨干持股比例,专门拿出小微园区总资产5%的股份比例,定向面对台州市“500精英计划”人才、行业紧缺型技术骨干,经村班子会议提出、镇党委会商议,分等次给予20万元、30万元、50万元等额持股比例,离职后由村级无条件收回,进一步帮助企业留人留心、助力园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而蒲田村在玉环也成为以富裕文明、宜居宜业闻名的和美乡村。

新青年新农人返乡种茶的匠心

6月14日下午,在位于玉环市沙门镇的玉环市绿盛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阮志龙告诉记者,2011年10月,创建以安吉白茶和黄金芽茶为主的245亩茶叶种植基地。现每年都在试制不同类型的茶叶,实施茶叶种养结合,改善基地生态环境,新目标计划发展为集批发、零售、电商、农旅结合为一体的合作社。

阮志龙在茶园观察茶叶生长情况(曾庆华 摄)

“2011年前在贵州工作,当时准备在智能家居行业进一步发展时,父母亲却告诉一个消息,说家里与人合伙的茶园正处于停滞状态,销售渠道难打开、茶叶品质难保证,件件事是样样难。‘你快回来’的呼声通过电话密密传来,辗转反侧几次之后,我决定回家乡发展茶叶产业。”阮志龙说。

从一个连番薯都不知道该怎么种的农事新丁,到如今对种茶、制茶了如指掌,这中间发生的故事已经太多太漫长。阮志龙已从浮华都市的喧嚣中走出,回归乡间田园潜心钻研怎样将茶叶种得更好。从学会种茶叶到学会做茶叶,再到学会卖茶叶,现在更加进阶,对自己也有了不一样的要求,就是做有机茶叶。如今,基地种养结合,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增进了茶叶品质。

2023年12月31日,阮志龙拜师在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聘任的智库专家胡善树门下,学习茶叶产业的生产和提升品质等知识。

玉环市沙门镇组织委员吴正川说:“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岳鑫村海岛山顶茶园深入挖掘茶文化、讲好茶故事,加快传统茶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茶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融出茶业发展新路径、乡村振兴新气象。我们镇党委、镇政府不仅组织党员在采茶春忙时到茶园开展志愿帮扶,还要着力为茶园建设发展、茶叶品质提升等方面做好更多的服务。”

阮志龙介绍:“从我本人来说,体会最深的是以前觉得在村子里做农业、养殖业,是大家都不太看得上的,觉得从事的是不挣钱、没本事的行业。去年茶园有100多万元收入,现在评价就比较正面,而且政府在政策方面扶持的力度也很大,让我们信心十足。”

“最大的感受就是带动了附近村庄里老人们的就业,提高了他们的经济水平。作为新农人,围绕茶叶产业不仅是要提高乡村的农业水平,以茶文化为纽带,促进茶产业与茶生态、茶经济、茶旅游等深度融合,更重要的是一种对社会的责任心,让先富带动后富,使村里的老人们有更多的收入来源,这才是新农人应该探索的新发展模式。”阮志龙说。

党建引领数智赋能合力致富

“自2022年文旦花开共富工坊运营以来,已带动樟岙、垟根、芳斗、前赵等村村民在工坊上班。村民不但将文旦卖出去了,而且能卖出好价格,月工资5000多元,还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随着地方特色农产品产业做强做大,玉环农业未来可期。”台州市人大代表、玉环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会长、文旦花开共富工坊负责人褚利明介绍。

清港众创共富中心外景一角(曾庆华 摄)

文旦即柚子,是玉环市的“金名片”,也是清港镇的“致富果”。2022年,清港全镇文旦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1.8万吨,销售额达到1.9亿元。清港镇以特色产业为抓手,通过组织共建、要素共享、数智共营的具体实践,在樟岙村打造文旦花开共富工坊。

清港镇成立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双组长的共富工坊服务中心领导小组,统筹谋划、系统推进。组建“1名乡镇班子+1名共富专班成员+1名红色管家+1名村干部”“四个一”文旦花开共富工坊助跑团,成立党小组,专班化推进工坊制度规范、文旦品牌包装与品控等实事项目。专班携优惠政策和资金“点对点”帮扶推进,累计召开工坊专题会5场,先后协调解决创建中涉及的场地、资金、资源等问题15个。

共富工坊党小组组长逐一领办实事项目,党建联建进共富工坊。目前通过清港镇牵线,玉环市城建集团、玉环农商银行、玉环市文旦协会、清港商会等机构的党组织与文旦花开共富工坊党小组结对,辖区20家龙头骨干企业带头认领“共富果园”果树,助力果农增收。

在玉环市委组织部的对接下,玉环农商银行向文旦花开共富工坊所在村综合授信1亿元。同时,玉环市委组织部帮忙联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实地前往文旦花开共富工坊,指导产品质控、设备参数设置,并与在外经销商、直播主播“云上”连线,通过数商兴农、科技赋能,全面提升工坊农产品附加值。文旦花开共富工坊被台州市评为三星级共富工坊。

如今,清港镇结合省级文旦产业集成创新示范建设项目,打造文旦精品实验示范区,投资建设农事服务中心,文旦花开共富工坊投入近100万元,引进农产品机器分拣设备一体化生产线,实现文旦品质精准分级分类。同时,推出“清港柚礼”品牌,变传统单一的文旦销售为品类丰富的柚类礼盒,推动标准化、品牌化经营。截至目前,文旦花开共富工坊已带动片区文旦批发零售额达500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160余人月增收约3000元。文旦花开共富工坊将“点”上致富之道变成“面”上致富经验,织就共同富裕幸福图景。(记者 曾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