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虎林市入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成为黑龙江省首批同时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两项国家级荣誉的县域。多年来,虎林不断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形成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两山”转化模式与典型案例。
巧利用 切切实实用“绿”促发展
民间有俗语称,“宁要五加一把,不要金玉满车。”刺五加作为“龙九味”之首,自古以来就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虎林的土地、湿地、草原覆盖率达70%以上,不仅为刺五加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更是给足了当地生物制药企业以“绿”换“金”的发展底气。
这几天,虎林市的“老牌”生物医药企业——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刚刚建成的以刺五加为主的“参茸加”口服液生产线正在试生产,中药提取、配料灌装、包装成箱……随着机械与工人的默契配合,一瓶瓶刺五加口服液“脱颖而出”。
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以生产和研发黑龙江道地药材——刺五加大输液、针剂等系列产品而闻名,主导产品刺五加注射液先后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中国名牌产品奖,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产品畅销全国。然而,近几年受多方因素影响,刺五加原材料呈供不应求的态势,价格也大幅提升。
“想要发展,必须要有原材料作保障,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候,是虎林的生态环境给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树贵说。
走进虎林市七虎林野生刺五加药材种植基地,一排排生机勃勃的刺五加苗木“贪婪地”享受着这里适宜的林下生态环境,肆意生长。
从第一年在实验田试种的6亩,到如今在多个林场种植的4万多亩,刺五加的种植面积在逐年扩大,收获的日子也在日渐临近。眼下,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的刺五加提取车间技术改良项目工作即将展开,建成后,每年将新增刺五加提取能力3000吨,以更加强劲的硬件实力,迎接“金玉满车”。
虎林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杜维良说:“近年来,虎林市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立足道地药材产区优势,以创建北疆医药强城为目标,充分利用林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刺五加为主要品种的中药材种植,截至今年7月,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较上一年增长14%,预计秋季还将播种中药材1万亩左右。”

除了丰富的林下资源,虎林的“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还聚焦山、水、田等生态资源,推动其向资产、资本转化,拓宽生态资源产品化、产业化变现渠道,书写更多“绿”里生“金”的故事。
计深远 慎终如始以“绿”谋布局
“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指标为(COD≤100mg/L、氨氮≤8mg/L),实际排放数值COD 20-30mg/L、氨氮 0.02mg/L左右,远低于排放标准。”6月底,在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自家建设的污水处理站和除尘系统旁,来自省环保测评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第二季度企业的污水、烟尘排放物参数检测工作,这样的场景每个季度都会在公司里出现,6年来从未间断。这既是虎林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设置的“高门槛”,也是一家本土生物医药企业对于虎林生态保护的约定和承诺。“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深入各级党委政府,以及老百姓的心中,虎林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产业发展布局。”虎林生态环境局局长黄志德说。
“高门槛”不仅体现在企业生产过程当中的排污治理,在虎林招商引资企业准入原则中,尤为醒目的一条便是——“不招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三高’企业项目”,可见,虎林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对企业的“高门槛”慎终如始。当前,虎林共有规上企业56家,所有企业污染物排放全部达标。
“两山”理念对于虎林招商引资、企业管理起到了明确的导向作用,更是深深影响着虎林的产业布局。
在距离虎林市区70多公里的东方红镇,有这样一家企业——黑龙江省森之源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单从企业的名字——“森之源”就可以看出,企业源于“绿色”,品味“绿色”,并将一直忠于“绿色”的发展之路。
黑龙江省森之源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蜂蜜起家,总经理夏永强创办了“黑蜂雪蜜”品牌,并相继推出成熟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胶、蜂制品等五大系列30余种产品,产品销往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全国一线城市,去年创收1589万元。“企业发展前景关键在于延伸产业链条,从这个发展思路上,我将目光锁定到了虎林的另一种绿色食品——山野菜。”夏永强说。

眼下,走进黑龙江省森之源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满眼都是青翠欲滴的绿色山野菜,薇菜、黄瓜香、刺嫩芽等应有尽有,工人们正在将春季采摘收集的山野菜进行打包,即将发往全国各地。公司的另一边,工人们在忙碌着利用山野菜制作山野菜饺子。黑龙江省森之源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高欣欣介绍:“这是我们公司去年创新开发的山野菜馅饺子,很受市场欢迎,今年我们扩大产量,从去年的20吨增加到今年的100吨,预计销售额100万元。”
黑龙江神顶峰黑蜂产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虎林椴树蜜、绿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珍宝岛大米……在虎林,像森之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一样,走绿色发展之路的企业比比皆是,虎林的绿色食品名牌愈发耀眼,一条“绿色食品名城”的全链条发展大格局正在崛起。
为产业发展设置“绿色门槛”、为产业未来注入“绿色含量”……近年来,虎林以“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为契机,明确打造绿色食品名城、北疆医药强城、文旅康养新城、特色口岸边城,不断推动产业格局优化升级。今年一季度,虎林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3.8%。
大联动 众志成城为“绿”筑屏障
眼下,走进虎林城区及各个乡镇,随处可见一排排翠绿欲滴的树木身姿挺拔,这愈发浓郁的绿色生命力来自虎林发起的“绿满虎林”三年行动。
今年4月初开始,在虎林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全市各单位、部门和11个乡镇的党员干部、志愿者,纷纷加入到“绿满虎林”的行列中,一草一木、一花一景,皆是虎林人对于守护绿水青山这一信念的生动实践。今年上半年,虎林完成春季绿化22367.6亩。
虎林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刘作政说:“虎林市以‘绿满虎林’三年行动为载体,全力为虎林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生态屏障。明年,我们将继续对全市造林绿化工作进行再动员、再挖潜、再突破,再次掀起造林绿化高潮。”
构筑绿色生态屏障不仅要“面子”,更要“里子”。在虎林,这场涉及全市30多家单位的保卫蓝天、碧水、净土“团体战”一直在路上。
作为全省首个创新安装使用“河湖长电子公示牌”的城市,这标志着虎林河湖治理插上了科技翅膀,正在由“治水”向“智水”转变。虎林市河湖长办工作人员介绍,河湖长电子公示牌设有河湖“电子身份证”,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全面了解河湖长信息及河湖基本信息,同时,采取“互联网+” 模式,只需通过网络后台操作,“瞬间”即可更新河湖长公示牌信息,并根据信息提示,准确、迅速地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目前,虎林市行政区域内河流、湖泊、小微水体等,共计更换电子公示牌2000余块。

与此同时,一股强大的生态环境保护合力正在虎林升腾,包含大力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等七大板块的144条细化分工一一落实到工信局、农业农村局、水务局、林草局等30多个相关责任单位,打造出了齐抓共管的大联动工作格局。
下一步,虎林市将围绕“生态活力城、美丽新虎林”目标定位,不断创新“两山”转化制度实践和行动实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优化升级经济结构,最大限度用足用活“绿水青山”的综合价值效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两山”实践模式,为践行“两山”理念提供虎林样板。(记者 吴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