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地处长白山北麓,面积9016平方公里,是吉林省区域面积第二大县份,总人口16.8万,朝鲜族占22.6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汪清县聚焦组织振兴这个关键,统筹推进强组织、建队伍、育人才、促经济等各项重点任务,切实推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
强化组织力
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
2023年的金秋时节,汪清县一年一度的乡村振兴“千人大会”如期举办,在会上,县级领导根据考核情况,当着群众的面,为全县200个行政村定档排名。“2021年,我们村在全县‘书记加油’擂台比武中排名倒数,还被县委组织部约谈过,今年,通过村班子和全村老百姓的努力,进步为一档村,算是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复兴镇金苍村村党支部书记倪希国兴奋地说。
在金苍村村部,一本工作日志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村民们反映的难事、急事和近期工作计划。村部的墙上,张贴着各项管理制度和事务流程。村班子成员只有村党支部书记一人在留守,其他人早已进村入户,巡起村了。透过金苍村,可以管窥汪清县乡村振兴坚实的足迹。
乡村要振兴,组织必振兴。近年来,汪清县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上持续用力,突出长效机制、构建联动格局、强化阵地建设,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汪清县制定出台《村级组织十项工作制度》,提出了40条工作要求,给村干部定规矩、立标准,提升村级党组织工作效能。制定《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六抓实六提升”26条工作举措》,在全县200个村全部上墙公示,促使基层党组织抓有方法、干有方向。编印《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操指导手册》,全面规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组织生活制度,常态化开展“同升国旗·同唱国歌”固定主题党日活动,农民党员的政治意识和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提升。
采取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的“1+N”帮带形式,汪清县实现200个行政村全覆盖。开展“五联五抓五强化”行动,在联建中实行轮值制度、提示制度、考评制度,指导联建党支部轮流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实现组织联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均衡发展。
汪清县高标准建设新村部121个,改造老旧村部79个,统一设计“一星九线”村部标识,引导村级卫生所、文化广场、惠民食堂、电商服务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向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周边聚集,使村部真正成为集党群活动、便民服务、电子商务、纠纷化解、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

强化引领力
打造乡村振兴“强产业”
“分红了!分红了!村里给我们分红了,赶紧去领取。”今年6月,在汪清县大兴沟镇太和村,村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奔走相告,纷纷赶往村里的小广场,参加汪清县蛤蟆塘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2024年度股东分红大会。
“当了一辈子农民,现在成了股东,这是我们第一次领到分红,真的太高兴了,希望以后年年有分红。”29户农户和太和村村集体喜领分红款,村民们喜笑颜开,自信满满,感受着集体经济带来的红利。

太和村的热闹场景,正是汪清县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汪清县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千方百计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发展特色,打出了一系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组合拳”。
第一招,抓好项目建设。汪清县不断扩大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先后争取中央和省级扶持资金3740万元,扶持67个有资源、有技术,但缺少资金的村发展产业项目,快速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创新实施乡村振兴产业经理人计划,择优选聘51名合作社负责人和企业家担任产业经理人,协作谋划产业项目38个。
第二招,强化组织引领。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小弱散”难题,汪清县采取独立经营、发包经营、联合经营等模式,大力发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累计成立23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其中省级示范社18个,目前已吸纳1228名群众入股,人均年增收1000余元。
第三招,创新联营模式。汪清县实施村企结对,东光镇牡丹村与延边西大坡农林特产有限公司结对,签订代养协议。西大坡公司按照投资额5%的比例每年按期缴纳收益金,目前已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3.5万元。推行强村公司发展模式,罗子沟镇21个村与致富带头人合资入股,成立汪清县海源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围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5个方向拓展业务,探索出了一条产业振兴发展新路径。如今,公司资产值由创立之初的452万元提升至上千万元,平均每年能够为村级集体提供收益112.5万元。

第四招,深挖电商潜能。汪清县成立驻村第一书记协会党委,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打造助农增收项目,培养孵化电商人才600余人,通过带货、带路、带思想,吸纳百余名致富带头人、产业大户,把黑木耳、蜂蜜、松仁卖到全国各地。创建县网商协会及其分会,搭建“百企助百村”载体,激活产业振兴新动能。东光镇满河村大力发展电商产业,注册了“满河鲜”品牌网店,仅当年销售额就超过100万元。现在,满河村30余户农户从事电商直播,户均增收1万元,村集体增收5万元。
强化战斗力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我们鸡冠乡大北沟村生产的绿色、生态、有机农产品,您就放心吃吧。”“这是我们本地的黑木耳……”2024年临近春节,汪清县委组织部举办“第一书记代言”产品大集暨“助企惠农年货节”活动,来自全县的76名驻村“第一书记”在各自的展位代言销售,忙得不亦乐乎。汪清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刘涛说:“通过‘第一书记代言’产品大集,2023年带动销售农产品105万元,不仅扩大了农产品销售渠道,还增强了第一书记带领群众致富的凝聚力、向心力,大家团结奋斗、共同致富的心气儿更足了。”

组织部门搭台,第一书记唱戏,群众自发捧场的年货节已经成为了当地每年喜闻乐见的项目。近年来,汪清县坚持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不断加强乡村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生动局面。
通过村内挖掘、县乡选派、驻村干部转任、跨村兼职任职等方式,汪清县把优秀人才找出来、选上来、用起来,全县200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一肩挑。从优选派354名县直以上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到200个行政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和帮扶联系人,与村两委共同做好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汪清面向全县200个村招聘基层治理专干,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和村主任助理等职务,为乡村振兴队伍补充了一批年轻化、学历高、见识广的新生代力量。开展金融人才到乡镇街道挂职活动,选派12名金融人才到乡镇街道担任金融助理,优化金融供给。常态化开展特色农业、农村电商等领域人才培训,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558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125人、“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2200余人,为乡村振兴发展厚植人才沃土。

汪清县加强政治关心激励,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常态化机制,有效拓宽村干部晋升通道,目前已有5名符合条件的村党组织书记考入行政事业单位,1名村党组织书记提拔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
汪清县精心设计乡村振兴、服务群众、产业发展、生态乡村等活动主题,通过项目展示、节目展演等形式,组织全县200名村党组织书记登台打擂、亮相比拼,集中展示农村党建、产业发展、服务群众等工作成效,并通过评分排名争取项目和资金奖励,形成正向激励、正向循环,极大程度调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破解了村干部不愿干、不会干、不想干的难题。
汪清镇砂东村在2020年通过“书记加油”擂台赛争取到了50万元扶持资金,将资金统一购买农机设备进行租赁,如今每年可稳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

新征程,新奋斗。汪清县锚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和美乡村,在广袤田野上,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个个生动场景汇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记者 王天武 通讯员 申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