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推荐 > 县域高质量发展巡礼 > 县域高质量发展巡礼 >正文
县域高质量发展巡礼 || 塑造新优势 做好“链文章”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2025-02-20 09:05:19 作者:王官波 编辑:丛伯地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盘锦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为目标,秉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产业升级增效、推动辽宁全面振兴为重要使命,不断打造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创新优势,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盘锦市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辽宁沿海经济带重要的增长极。

2024年12月25日,华锦阿美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体重均超千吨的丙烯精馏塔、乙烯精馏塔同时成功吊装,国内最大的单体乙烯装置拔地而起。项目投产后,将带领盘锦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向年炼化3000万吨目标挺进,跻身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基地行列。

打造盘锦新优势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是盘锦辽滨经开区的支柱产业,盘锦辽滨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明确提出建设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大目标,构建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石化特色发展体系,编制创建一流石化基地路线图和行动方案,立足资源禀赋,发挥区位优势,打造支撑发展的“硬条件”、推动发展的“软环境”,提出目标有勇气,实现目标更有“底气”。

盘锦辽滨经开区打造“硬条件”,依托滨海临河的先天条件打造水陆运输优势,向海大道与京沈、京哈等10多条高速公路相连接,疏港铁路与哈大、京哈等铁路网相融合。盘锦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现有5万吨级29个泊位,航线覆盖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加快与辽河油田产业融合,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使其在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发展上拥有了先发优势。

盘锦辽滨经开区创造“软环境”,出台招商引资、支持科技创新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从税收减免到土地使用优惠,从资金扶持到人才引进政策,全方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实行全链条审批,企业只需要在一个窗口提交所有材料,相关部门就会进行协同审批,保证审批效率。“链长制”“项目管家制”从项目的洽谈、签约到建设、投产全程跟踪服务,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各种问题。

此外,盘锦辽滨经开区派专业招商团队奔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主动对接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实行清单化招商、产业链招商、全要素招商、第三方招商、走出去招商、引资招商等,全方位展示经开区的优势与诚意,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大型石化企业纷至沓来,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

目前,盘锦辽滨经开区已经聚集了一大批国内外一流企业,组成阵容强大的“辽滨军团”,每年可炼化原油超千万吨,乙烯、丙烯等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和各类塑料、橡胶、化纤等产品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铸造辽字产业链

由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阿美海外有限公司和盘锦鑫诚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华锦阿美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立足国内高端和进口替代,将带动一批上下游产业链配套项目建设,形成以高端聚烯烃为特色、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产业集聚发展的新态势;

辽宁锦城石化有限公司达产后,将有望实现芳香基环保橡胶增塑剂和BS光亮油产量国内第一、微晶蜡产品全国惟一、润滑油和沥青单厂产能国内最大;

利安德巴赛尔项目使盘锦成为世界级聚烯烃、化学品生产基地……

新年伊始,盘锦辽滨经开区打造石化及精细化工全产业链取得重大突破。实施“产业链培育提升工程”,推动产业深层次结构调整,构建现代化工业新体系。做好“链文章”,围绕石化及精细化工全产业链整体发展和头部企业的上下游、前后端,精准发力、精准招引、精准培育,快速实现延链补链强链。实行“链长制”,建立“链长+项目管家+店小二”工作机制,全面推行重大项目建设工作专班,与项目负责人、企业家直接对话,随时随地为企业和项目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推动已签约项目尽快建设完工、已竣工项目及时投产达产。增强“链功能”,围绕“核心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发展模式,不断补链延链强链,推动经开区石化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大关,跻身国内千亿级超大型化工园区之列。

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盘锦辽滨经开区以乙烯、丙烯、碳四、芳烃为源头的四大主导产业链已基本搭建完成,围绕芳烃系列、烯烃、碳四等原料,发展下游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特种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有效延伸精细化工产业链条,成为辽宁石化及精细化工的两条主链之一。

创造辽滨新模式

设立9个研究室,打造多个国家、省、市级研发平台,与企业共建5个分院……诞生于盘锦辽滨经开区的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成为引领盘锦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2024年,产研院获批纵向科研课题6项,新增横向科研课题36项,新申请专利27项。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盘锦辽滨经开区一直走在前列。”盘锦辽滨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吴庆明说。

盘锦辽滨经开区将科技创新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打造以“创新平台+发明创造+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环境建设”硬指标为主体的“辽滨模式”,形成多方支持科技创新的“新气候”。

实施科技创新重点企业培育计划,建立高成长科技型企业培育库,对入库企业给予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持,催生一批具备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科技创新型重点企业。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雏鹰—瞪羚—独角兽”多方向梯度培育机制,大力提高科技型企业覆盖率。

深化市校(院)战略合作,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1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实现了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

打造辽东湾新材料产业科创中心,引入世名科技中试研发类项目规模化基地、国家橡胶研究中心碳五研究院、中检集团等科研院所、检测平台,开展石化及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方向的研发、中试、检测,带动产业向新、向高发展。

每年选定一批重点科研成果转化项目,从项目研发、小试、中试到产业化的各阶段各环节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跟踪服务,及时帮助解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各阶段遇到的现实问题和困难。

拿出“真金白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给予资金奖励。目前,初步形成“雏鹰瞪羚企业引领—高新技术企业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跟进”的创新企业梯队,一批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企业成为国内细分领域的领军者。

目前,盘锦辽滨经开区累计建设市级研发平台46家,省级研发平台7家,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一批科技成果迅速转化成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随着一批批大项目的引进、建设,一项项技术成果的诞生、转化,盘锦辽滨经开区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正快速崛起,成为我国石化版图上的新坐标。(本报记者 王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