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土高原的沟壑之间,一朵朵枣木香菇正悄然生长,一条特色产业振兴乡村的致富新路正在铺就。曾经依赖传统农业生产的临县,如今借力食用菌产业正在实现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菇”的华丽蜕变。一排排食用菌大棚错落有致,菌香弥漫的香菇工厂有序运转,昔日的荒坡地正在变为群众致富的“生金地”。这个曾经的国家扶贫重点县,正以“菌”兴业、以“菌”富民,在绿色发展、集群崛起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地处晋西北吕梁山脉之畔、黄河之滨的临县,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红枣林资源,通过行政推动、政策支持、科技赋能和品牌打造“四轮驱动”,逐步建立起特色鲜明、链条完整的枣木香菇产业体系。临县县委、县政府将食用菌产业作为推动农业特优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坚持以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条,在助力乡村振兴、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方面成效显著,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化发展路径。
在持续的政策扶持和机制创新下,产业发展势头愈发强劲。记者在多次赴临县的实地采访中了解到,临县自2013年起步发展食用菌产业以来,累计总投资达8.5亿元,种植面积拓展至6821亩,年种植规模达到4400余万棒,年产量突破4万吨,产值达4.8亿元。食用菌生产已覆盖全县13个乡镇、50个行政村,拥有132个生产基地和园区,121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整条产业链带动农户超9000户,直接带动就业超2.3万人,农户年人均增收超过8000元。在菇农眼中,香菇已成为“致富菇”“幸福菇”,承载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为了推动食用菌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临县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与政策扶持力度。2024年,临县县委、县政府围绕食用菌产业链各关键环节共投入8541万元,涵盖种植、加工、冷链、数字化等多个方面。通过对菌棒种植给予4400万元补助、废弃菌棒回收投入560万元、恒温养菌大棚建设补助1000万元,以及用于推广本地菌种制棒的240万元,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结合745亩棚室新建、设施维修、冷链物流和数字化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达2311万元,并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和区域品牌建设投入30万元,不断提升产业规范化和品牌影响力。同时,临县农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临县陆洲种养专业合作社、临县腾飞食品有限公司等主体也在各自领域加大投入,建设干制、冻干、酱类、分选烘干及废旧菌棒回收等项目,以产业链延伸带动全县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
除财政投入外,金融服务也为产业发展注入“活水”。临县农业农村局积极协调工商银行推出“香菇贷”专项信贷产品,先后为菇农发放贷款4000余万元,切实缓解了菇农“融资难、扩产难”的现实问题,带动更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涉菌企业投身产业发展,为扩大生产、提升效益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典型示范村的引领作用尤为突出。位于湫水河畔的小马坊村因地制宜,发挥昼夜温差大、气候冷凉的自然优势,依托本地红枣林资源,创新采用枣木屑占比超过15%的菌棒配方,使得香菇肉质肥厚、口感鲜香。目前,全村已建成810座四季香菇大棚,年产香菇1.2万吨,带动周边1300余人稳定就业,产品远销郑州、上海、福建等地,形成了以香菇种植为核心的致富新模式。
借助小马坊村的成功经验,这一发展路径在全县范围内广泛推广,并依托红枣资源持续放大“枣木优势”。这些年,临县与中国食用菌协会深度合作,共建“中国枣木香菇之乡”,率先研发“枣木香菇”栽培技术,成为全国首批枣木食用菌生产试验基地。全县枣木香菇种植规模已扩大至5700万棒,年产量突破5.1万吨,年产值达到6亿元,带动就业2.3万人,年人均增收超过8000元,“枣木香菇”也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区域品牌效应日益显现。

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的基础上,服务保障体系同步完善,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临县组建专业顾问团队,持续开展技术培训和下乡指导,2024年以来已在大禹、白文、城庄等地累计开展培训4场,服务群众超300人次。临县还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校的深度合作,先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建国家食用菌改良中心临县研发基地,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署全产业链技术合作协议,并与中国食用菌协会、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立常态化技术支持机制。依托科技支撑,成果持续落地,城庄镇小马坊科技小院正逐步成为集技术输出、人才培育、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创新平台。
伴随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临县在品牌建设上不断加码,通过因地制宜选育“七河8号”“0912”等优良品种,创新推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枣木香菇”,以其独特风味与稳定品质迅速打开全国市场。2021年,城庄镇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枣木香菇产业强镇”;2022年,“临县枣木香菇”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4年,在“全国香菇十强产区”网民评选中,临县以44.39%的支持率位居榜首,“吕梁香菇看临县”的区域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截至2024年6月底,临县已建成出菇棚3965个、养菌棚805个、恒温养菌棚97个,配套冷藏库面积达3.8万平方米,种植规模达到10棚以上的经营主体有121户,其中百棚以上主体16户。全县年产香菇4万吨,实现产值4.8亿元,菇农净利润达8800万元以上,带动增收人数超过2.3万人,年产值百万元以上的食用菌基地超过30户,“小菌棒”正持续释放出推动乡村振兴的“大能量”。
从“起步跟跑”到“加速领跑”,临县食用菌产业不仅撑起了山区农民增收的新希望,也正在以集群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方向迈向全国食用菌产业高地。临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姚树山说,今年临县将在原有帮扶政策基础上,持续加大对枣木香菇这一特色富民产业的扶持力度,统筹安排9400万元专项资金,着力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加快推广四季棚种植模式,推动产业向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真正将其打造为全县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下一步,临县将以特色农业为引领,紧紧围绕产业链升级、服务链完善、价值链提升的目标,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健全产业体系,加快构建“菌业强县”新格局,为吕梁市乃至山西省乡村振兴探索路径、提供样板。(记者 席兆平 通讯员 霍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