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55亿元——这是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去年交出的经济发展成绩单。
“三产”协同 发展活力足
走进位于陕州区陕州大道的河南骏通车辆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们忙着赶制订单。这家企业自主研发的高端矿用装备已销往菲律宾、越南等国家,海外市场不断拓展。
陕州区2024年累计实施重点项目188个,进一步巩固了“一产稳、二产强、三产活”的产业发展格局。在工业方面,陕州区确立了“工业强区”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三大工业集群和10条工业链,坚持“链长领衔、专班推进、项目攻坚”,全年建成投产河南孚德科技有限公司新型化工材料等10个项目。在农业方面,聚焦“果、牧、菌、菜、药”特色产业,引育新品种十余个,新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7家,“清泉沟小米”“伏牛山羊肚菌”入选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目录。
“甘棠遗爱在陕塬,陕州区往西是长安。脸朝黄土背朝天,十碗席养活咱几千年……”精彩的陕州区锣鼓书亮相广州,其浓厚的地域特色让当地观众耳目一新。
近年来,陕州区锣鼓书等非遗展演接连走进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非遗赋能文旅推介迈出坚实步伐。陕州区成功举办金秋花灯游园会等活动,陕州地坑院连续两年成为“春满中原·老家河南”主题活动主会场。全区2024年接待游客120余万人次,同比增长20%;实现旅游收入超4亿元,同比增长10%。
陕州区灯会、“黄河非遗大集”火爆出圈,全网曝光量超过1.8亿次。陕州区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桨板超级联赛、“陕州区地坑院杯”自行车邀请赛;打造向云崖营地,推出“纳凉消夏夜”活动,激发了夜游经济活力。陕州区文旅形象更加彰显,第三产业活力迸发。
项目发力 经济支撑稳
2024年,陕州区聚焦项目持续发力,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高质量发展支撑更加有力。
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区196个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3亿元,完成率104%;47个省市重点项目提前两个月完成年度投资任务;铝基新材料产业园仅用3个月便办理好相关手续开工建设,展现了“陕州速度”。招商引资迈出新步伐。全区举办各类推介活动10场,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5个,签约金额343.2亿元,同比增长37.8%。园区发展再上新台阶。陕州区坚持“补链为基,强链为要”,精心优化布局,推动产业集聚成群。
“工业强区”成势见效。陕州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7家,总数达到136家,累计完成产值214亿元,同比增长15.4%;10条重点产业链完成产值190.5亿元,同比增长24%。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和铝精深加工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布局,铝精深加工产业获评河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特色农业提振发展。陕州区推动绿色果品、种养循环、食用菌、中草药等四大特色产业链持续壮大,已建成果品示范园2000亩,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老旧果园改造试点县;连续3年入选河南省养牛大县培育县,再次获评河南省肉羊大县培育县;新认证绿色食品2款,“三品一标”农产品增至50款。
创新突破 城乡建设快
陕州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不断提升创新驱动效能。陕州区聚力提升科创平台能级,加快建成覆盖主导产业集群的高端创新平台体系,壮大创新平台集群。加大科创投入力度,健全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预计全区今年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20%以上,研发投入强度提升0.2%。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开展创新研发。2024年,陕州区36个“三大改造”项目全部达到时序进度,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超过8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9.7%。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陕州区推动人才“引育留用”,强化人才引领驱动,落实落细“人才科技创新30条”,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落地实施高层次人才项目3个,全面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甘棠街道柳林村引进社会资本15万元,建成占地43亩的李子新品种培育基地,试种甜度高、耐储运的蜂糖李,已培育优质果苗11万株,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陕州区突出融合导向,推进城乡发展各美其美。全区17个“千万工程”重点村面貌一新,柳林村获评河南省“一村一品”示范村。陕州区全面开展“千万工程”示范提升行动,围绕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工作,因地制宜实施项目44个,创建市级示范村4个、“和美乡村”10个、“美丽乡村”15个。
集群壮链 产业再提速
“我们通过延链、补链,推动产业链条拉长增粗、厚积薄发。”陕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何江波说。今年以来,陕州区聚焦集群壮链,以更实举措完善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产业强势崛起带动经济发展全面提速。
壮大三大工业集群。陕州区推动汽车悬架和液压元件产业园、年产1万辆液体罐式运输车产业园等项目上半年开工,力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全年完成产值60亿元。抓好稀有金属高效提取一体化综合利用、年产3万吨对溴苯甲醚等10个项目,力争今年内建成投产;紧盯神通碳素年产15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辅助材料项目,不断壮大铝产业集群。做强两大特色产业。陕州区全力打造现代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重点推动果品绿色高质高效、奶业生产能力提升等项目,加快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步伐。优化文旅康养产业。陕州区依托高阳山景区,持续完善温泉康养产业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标准、赋能民宿发展;加快鹿鸣谷城堡等项目建设进度,提高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水平。
聚焦项目建设,以更大力度扩大有效投资。陕州区用好用足政策组合,持续释放增长潜能,助推经济回升向好;开展前期手续办理和服务保障攻坚行动,加快推动205个区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大投资力度;突出抓好朝阳科技镀金、汇华250兆瓦集中式风电等54个重点项目,夯实经济发展根基。坚持专班推进,筑牢农业基础。陕州区全力打造沿黄现代农业、塬川特优果蔬、山区绿色药牧等三大示范带;持续做好特色农产品电商销售、直播带货等产销对接,农产品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加快文创产品开发,形成多点支撑的消费增长格局。
陕州区聚焦全面振兴,以更优路径加快乡村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集中建设一批产业优、环境美的重点村,引领乡村建设提质增效。(本报记者 李向东 通讯员 肖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