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海外市场客户对接后,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希望食品”)党委书记张吉祥将精力放在了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建设上,而在今年以前,他总要抽出一部分时间来应对各类检查。
改变发生在今年3月,成都新津区推行了“白、灰、黑”信用监管模式,希望食品被列入了“白名单”,没有再受到一次检查,全力投入创新发展、市场拓展和加速“蓉品出海”。
和他有同样经历的还有中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材成都”)负责人温宁兵。七八月恰好是企业生产的旺季,这个时候最怕频繁的检查,而在今年,中材成都也被纳入了“白名单”,接待政府监管部门“扎堆儿”检查少了,让企业在旺季奋力冲刺生产。
“白名单”企业“无事不扰”,“灰名单”企业“柔性监管”,“黑名单”企业“严格管控”。今年,新津区全面推行“白、灰、黑”信用分级监管改革。通过大数据给企业“信用画像”、按等级监管,让众多信用良好的企业免于频繁检查,持续擦亮成都市“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服务品牌,涉企检查频次再降8.6%,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的影响,推动监管效能与企业发展质效双提升。
上半年“零检查”成都企业加速“蓉品出海”
新津区是成都市绿色食品产业主要承载地,202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72亿元,规模全市第一。希望食品是这里土生土长的绿色食品产业链链主企业,年产值超20亿元,其热销的超级大单品“美好农家小酥肉”销量名列前茅,每年销售额约14亿元。
车间内,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工人们忙着生产各类小酥肉、糖醋里脊、火腿肠、牛肉片产品……企业安心生产的背后,正是新津最大限度减少行政执法事项总量和频次,避免干预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着力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一系列“减法”。
看着运转不停的生产线,希望食品党委书记张吉祥回忆:“几年前,政府监管部门前来企业检查较为频繁,最多的时候一周要抽两三天时间做检查接待工作。虽然监管部门‘盯得紧’是好事,但‘检查多’也让我们有点吃不消。”
让张吉祥感受到明显变化是在去年,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的检查次数大幅减少。此时,新津区正大力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推行跨部门“综合查一次” 改革。通过这项改革,涉企检查频次已压减70%。
今年,新津新升级的“白、灰、黑”信用监管模式,则进一步为企业减负赋能,持续推进“立园满园”行动、深化“进解优促”工作。
新津区有关负责人解释,“白、灰、黑”信用监管模式依据企业一个完整年度信用表现情况,建立了三级认定标准。
无行政处罚纳入“白名单”;行政处罚不超过2次且无其他失信行为纳入“灰名单”,行政处罚3次以上或有严重违法纳入“黑名单”。“白名单”企业原则上一年内不进行区本级检查。
“今年3月我们公司被纳入‘白名单’,目前没有再受到一次区级检查。”张吉祥表示,政府部门检查少了,他有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创新发展中。最近,希望食品在稳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正全力推动希望食品的小酥肉、罐头、糖醋里脊、火腿肠等产品拓展海外市场。
“我们团队铆足了干劲,希望让成都地道风味走向世界。”张吉祥说,产品已出口至澳大利亚、新加坡等6个国家和地区,这段时间他也在大力抓经营管理和产品出口两大工作,“既要盯紧生产线保障出口品质,又要和海外渠道反复沟通。我们现在正在对接新西兰和非洲等地的客户,寻找新的出海突破口。”
旺季全力赶生产力争年产值增长20%
新能源产业是成都市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位于新津经开区的中材成都是成都市新能源产业链链主企业、成都市氢能产业链链主企业,主要生产燃料电池氢气瓶、储氢系统、无人机氢气瓶等产品,年产值达8亿元。
在中材成都的生产车间,自动化机器高速运转,生产井然有序。夏天是企业生产旺季,往年这个时候最令人担忧的就是频繁接受不同部门的各类检查,而今年这些检查大幅度减少。
“过去,安全、环保、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都会来检查,有的时候这个部门刚检查完了,那个部门又来了……”中材成都负责人温宁兵提到,检查如果过于频繁,就会牵扯精力,多多少少也会影响企业的生产。
自从中材成都被纳入了“白名单”后,除了必要的安全环保检查外,其他检查已经取消了。“这阵子,我们忙供应链管理,忙客户订单,忙保产保供,就是不再忙着应对检查了。”温宁兵表示,信用监管改革带来的“松绑”效应,也让中材成都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我们今年的产值目标是10亿元,较去年增长20%。”

白名单企业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触发式监管”。“只要系统监测到原料不合格、投诉等风险线索,我们会第一时间上门,但没线索就绝不打扰。”新津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强调,“白名单”企业,原则上一年内不进行区本级检查,实行有线索“触发式”监管。
“只要企业信用好,合法经营,就可以获得‘免检金牌’,大家也把这个政策贴切地形容为‘信用臻选,直接免检’。”相关负责人表示。而“灰名单”企业则实行“双随机”抽查式监管,推行“柔性执法”,首违慎罚、轻违免罚。“黑名单”企业则实行更严格的全覆盖监管,确保“监管不缺位”。
目前,新津区的“四上”企业“白名单”企业占比60%,覆盖工业、零售、医美等14个领域。围绕成都“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品牌建设,新津坚持“用户思维”,创新推出的系列优化营商环境举措,让各类市场主体在这片“中国民营经济摇篮”沃土上放心经营、安心发展。新津正把“服务增效攻坚”的势能,加快转化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记者 戚原 通讯员 周小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