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黑龙江省西北部,五大连池的火山沃土与矿泉甘霖滋养着一方水土,也孕育出一批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承载着地域历史记忆与先民智慧的技艺,在传承人的坚守创新与配套政策扶持下,正突破时空局限焕发新生,成为当地彰显文化自信、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火与土的交响
黑龙江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火山矿泥陶制作技艺,承续着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黑陶文化基因,匠人以火山喷发后凝结的特殊陶土为料,经拉坯或手工浇铸塑成坯体,再以镂空、镶嵌、阴刻等传统工艺细细雕琢。那些古朴别致的器物,既沉淀着远古文明的厚重,又流淌着现代艺术的灵动,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交相辉映,成为极具观赏与收藏意义的珍品。
66岁的刘敦明,是这门技艺的守护者。在长辈的耳濡目染下,他自幼便与火山矿泥陶结下了缘分。作为孜孜不倦的陶艺探索者,他不仅完整承袭了祖辈的手工技法,更在烧结工艺上潜心钻研、大胆创新。他的作品选料考究、做工精细,器物均有镂孔和纹饰,姿态万千、品种多样,纹饰与造型、色泽与形象和谐自然,具有高雅、简洁、明快的艺术之美。
“不能让老祖宗的手艺断在我们手里。”这份信念支撑着刘敦明注册成立五大连池古火山矿泥陶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在团结镇永远村建起集生产、创作与销售于一体的厂房。他还广收门徒、开办培训班,让火山陶土的温度在更多人手中传递。
作为黑河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火山陶器手捏技艺,同样演绎着“守正创新”的传承故事。代表性传承人宫国辉深入挖掘技艺精髓,在实践中不断研磨,将传统“揉、捏、搓、延、按、压、堆、拍”八大技法,拓展出“印、摔、贴、刷”四种创新手法,更系统编撰成《“火山陶器手捏技艺”技法要略》,让这门手艺有了可依可循的“教科书”。如今,这些灵动的手法已化作一件件鲜活的作品绽放光彩。
纸与面的乾坤
剪纸作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代表,在五大连池市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薛氏剪纸的独特形式传承发展。走进薛氏剪纸代表性传承人薛玉梅的工作室,剪刀“嚓嚓”作响,刻刀在红纸上游走如飞,片刻间一幅“渔牧图”便初具雏形——渔民的蓑衣纹路、牧人的鞭梢弧度,都在刀尖下栩栩如生。
薛玉梅6岁开始跟随奶奶学习民间剪纸工艺,她的剪刀和刻刀,已在红纸上“行走”了37年。她的作品数量众多、题材广泛,不仅涵盖传统的十二生肖、中国梦、渔牧场景等,还有根据朝阳山抗联故事创作的系列作品,将红色基因融入剪纸艺术,赋予作品丰富内涵。
“我的愿望就是让薛氏剪纸不仅留在五大连池,更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剪纸的时代魅力。”薛玉梅的话语中充满坚定。
黑河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杨氏面塑的造型艺术和工艺技巧风格独特,是五大连池市民间艺术的又一典型代表。杨氏面塑代表性传承人杨玲,选用当地特有的矿泉面粉和清冽的五大连池矿泉水和面,洁白的面团在她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
“这是咱家乡的‘独一份’,做出的面团韧性十足,塑形不易开裂,是面塑的绝佳材料。”杨玲边演示边说。她的作品题材聚焦五大连池古老传说,具有浓郁的东北民俗风情,对研究五大连池的移民文化、民风民俗有着重要价值。
食与艺的共生
“达斡尔姑娘矿泉大米”制作技艺,源于达斡尔族百年农耕智慧,已成功入选黑河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依托五大连池的火山矿泉,这里的稻米坚持传统有机种植,每一粒都凝结着土地的馈赠与民族的匠心。
依托这份独特的自然与文化馈赠,当地不断拓展产业边界。五大连池市斡尔姑娘家农家院与博鳌一龄生命养护中心深度合作,整合达斡尔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优质的自然生态资源,打造出集文化体验、稻田观光、订单农业于一体的康养旅游新模式,还围绕矿泉大米开发出手工甜米酒、手工大米发糕、手工大米锅巴等系列衍生产品,让稻米价值得到全方位释放。
黑土之上,还有另一抹亮色——五大连池寒地玫瑰种植和加工技艺。作为黑河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五大连池寒地玫瑰种植和加工技艺在代表性传承人刘冬雪的坚守下焕发勃勃生机。在火山矿泉资源与严寒气候经年累月的自然驯化下,寒地玫瑰花朵大、色泽深、香气浓,更具有天然耐寒的禀赋。
这朵凝聚着黑土地精华的玫瑰花,不仅极具观赏价值,更是药食同源的珍品。刘冬雪深耕于此,成立合作社,后发展为五大连池黑土奇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玫瑰的种植与深加工。经其手,朵朵玫瑰被精心转化为玫瑰茶、玫瑰酱、玫瑰酒、玫瑰精油等一系列制品。
如今,“黑土奇芳”已成为我国最北端惟一的寒地玫瑰产业品牌,其产品不仅走进全国多地市场,还与百年老字号食品企业合作推出玫瑰月饼等热销品,更与河北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统制香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联手打造玫瑰线香、香珠等文创产品,让五大连池的玫瑰芬芳飘向更远的地方。
从火土交融的陶艺,到纸面团揉的巧艺,再到食艺共生的匠心,五大连池的非遗涵盖传统技艺、民间艺术、特色饮食等多个领域。在代表性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中,这些古老技艺正以崭新姿态融入现代生活,成为当地文化与经济发展的闪亮名片。
五大连池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李丽表示:“未来,五大连池市将继续加大对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力度,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非遗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继续发光发热,为五大连池市的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本报记者 刘尧 通讯员 张 淼 董 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