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喜看县域新变化 || 南浔,鱼米之乡再奋楫

俯瞰浙江湖州南浔区和孚镇桑基鱼塘(通讯员 张斌 摄)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旧馆街道的星光高品质数字粮油示范基地内,几台无人驾驶农机来回穿梭,田边的传感器全自动监测土壤、空气等指标,便于病虫害智能预警。“种田用上了高科技,收成好,效益也高了。”在南浔承包了1000亩田地的田来根说,觉得今年春耕是最轻松的一年。

南浔农业早有创新基因,和孚镇拥有世界上最早的人工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桑基鱼塘”,把种桑养蚕同池塘养鱼相结合;南浔还有历史悠久的“溇港圩田”,在太湖的湿地滩涂上开凿纵港横塘,并发明了竹木围篱让水土分离,而后涂泥变沃壤;南浔人还改进了栽桑养蚕技术,让辑里湖丝声名鹊起,闻名世界。

如今,在南浔这片富饶的江南水乡上,“迈向共同富裕”的清风正从田野吹来。2021年,全区农林牧渔业产值52.32亿元,同比增长4.1%;全区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11万元,同比增长9.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1.61,差距持续缩小。

新农人挑起“金扁担”

走进南浔区东迁街道西阳村的湖州南浔世荣湖羊养殖家庭农场,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湖羊标准化养殖圈舍里,不断传出湖羊“咩咩”的叫声。早上7点,工作人员操作自动化控制系统,将饲料传送到羊舍上方的喂料箱。“现在有了这套先进设备,工作比之前轻松了不少。”农场负责人谢莹荣介绍,过去4个人拌料喂料都要忙上一天,如今1个人就能轻松投喂2000多头羊。

世荣农场还采用“微改造、精提升”方式,优化果蔬采摘、餐饮烧烤、垂钓观光等景观区域,路边兴建一批特色绿化苗木景观,让见绿见花成为农场的新常态。谢莹荣说,通过在农场建立青创示范园、大学生创业基地等平台,已带动周边20余名青年大学生回乡办起了种养家庭农场,30余名村民实现了再就业。

近年来,南浔努力建立健全高素质农民及实用人才培育体系,加快打造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敢创新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市提供人才支撑。为吸引在外工作青年和大学生返乡创业,南浔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团区委制定措施,在资金补助、创业服务、技术培训上给予倾斜。如今的南浔,不少农业企业的创办人都是独具眼光的年轻人。

农村来了新农人,农业也有了新玩法。南浔区一批农业现代化的新样板、农民致富的新模式、美丽乡村的新示范正在不断涌现。梅雨季节刚过,南浔区双林镇后坝村村民周银根的大棚里,番茄、生菜等果蔬迎来了田间管理的关键期。来到大棚,周银根没有检查作物,而是先看起了机器上的“工作时间表”。根据天气和作物生长,系统会自动做出分析,作物的浇水、施肥、养护都由机器完成。

如今熟练管理300亩地的周银根,两年前还在木地板厂工作。在当地政府引导下,周银根和乡亲一起回到了田间。“新型职业农民从根本上提高了农业的内在潜力和发展动力,也为乡村带来了活力,带动了更多农民走上致富之路。”南浔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全区依托省级高层次培训、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培养、农校自身培训优势,分层分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从中受益的300多名职业农民,成了各领域的行家里手和致富“领头羊”。

新模式催生“土变金”

“蓝莓基地的养护要跟上”“砖溪村绿化养护的人员到位了吗”“光伏板的安装到什么阶段了”……近日,在南浔区善琏镇,王志新一边在电话里询问进度,一边准备起身到“羊光互补”项目现场查看。

2019年5月,善琏镇15个行政村联合出资,组建湖州南浔湖笔小镇新农村发展有限公司,王志新担任董事长。抱团发展后,公司将经营产业拓展至物业管理、光伏运营、旅游开发等领域,将强村与富民有机结合起来。2021年,公司年营业额3600万元,税前利润815万元,村均分红4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600多名村民就业。

早在2015年,南浔为了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尝试让行政村抱团入股组建“强村公司”,以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强村共富。2019年,南浔区正式出台方案,用3年时间培育“强村公司”,并在全区推行。今年6月,湖州南浔强村富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标志着南浔强村富民集成改革迈出新步伐。

眼下,南浔持续深化以农村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集成改革,探索推行“集团化实施、共享化运营”模式,重点做好塑造新型农村开发模式、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新型农民致富模式等工作,积极构建服务农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农民家庭增收、困难群众救助的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强村富民活力。

去年,南浔区211个行政村组建的26家“强村公司”实现经营利润4692万元,为每个行政村平均增收22万元,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60万元以下的欠发达村,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捋顺了发展模式,2022年南浔区聚焦“特色粮油”“精品果蔬”“生态湖羊”“淡水渔都”四大主导产业,不断深化数字化改革、深入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广泛聚焦共富基本单元,以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态势,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为强村富民持续提供动力源,全力塑造绿色均衡共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示范区。

眼下,全区种植业、渔业、畜牧业、休闲农业等领域首批40+N个共同富裕载体(村、场、园、产品),已全面向村集体、农民增收发力。

依托现代农业打下的坚实基础,农文旅已成为南浔的“宠儿”。每年的鱼文化节、湖笔文化节、湖羊文化节、花海龙虾节等节庆轮番上演,也引得游人纷至沓来。这些年,南浔农文旅业态不断增多,已形成了“古镇+古村”“度假+运动”“美食+研学”等以体验为主的“旅游+”业态,近3年竣工运营项目26个,完成投资71.5亿元,有力带动乡村消费和农民增收。

把好风景变成好“钱”景,南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立足鱼米之乡的生态环境本底特色,深化农文旅融合、产村融合,形成集吃、住、游、闲、教等于一体的产村融合综合体。

新舞台齐唱“共富歌”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千金镇商墓村的温氏智能化生态肉鸡养殖场,放眼望去,工厂式的鸡舍整齐排列,周边环境干净整洁,养殖户们已经早早地忙开了。

“现在跟温氏合作养鸡,1个鸡舍一年出栏25万只,纯利润可以有40万元左右。”千金镇商墓村的养殖户陈永平告诉记者。

舒适洁净的环境使得鸡的健康和成长得到了保障。得益于云端化数字中央集中系统,鸡舍内的养殖温度、湿度、空气流量等环境指标全部由电脑自动控制、精准调节。此外,只要农户点击按钮,就可以自动化喂料、鸡粪一键输送到有机肥厂……先进的养殖技术,让原本依靠传统方式人工养殖的农户们直呼“没想到”。

当下,“数字大田”“数字畜禽”“数字渔业”“数字果蔬”在南浔已遍地开花。就在不久前,南浔出台《建设长三角农业硅谷方案(2022~2025年)》。当地要通过促进资源集约、企业集中、产业集聚、技术集成,推动实现科技与产业、企业、技术、人才等要素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集科研中心、转化中心、研发中心、人才中心、企业中心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生态圈,形成区域性农业硅谷。

“全区在系统研究与全面分析基础上,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元素,以南部善琏镇、千金镇、石淙镇为核心,着力培育和引进新项目、新业态、新模式,引导乡村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特色化、差异化、规模化创新发展。”南浔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善琏镇重点打造省农文旅促进共同富裕试验区,千金镇规划建设长三角中央厨房产业园,石淙镇大力建设乡村旅游集聚区,农业硅谷则为全区农业提供科技成果“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全流程服务。

顶层设计让南浔农业振兴新路径日渐清晰。这两天,千金镇副镇长吴书谊正与湖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专家团队就长三角中央厨房产业园规划细节进行最后研讨。“产业园总规划面积1万亩,划分为食品加工、冷链物流、大健康产业、旅游展示、老字号产业、科技创新六大板块,将打造集加工、制造、流通、研发等功能为一体的绿色食品产业集聚区。”吴书谊介绍。

沃野田畴织锦绣,南浔瞄准新时代鱼米之乡,插上科技之翼,共同富裕心连心,正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记者 曾庆华 通讯员 张斌)


编辑:王雪儿
责任编辑:
阅读量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