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湖南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经济界别集体建议
打造“院士小镇” 发展院士经济

1月16日至1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长沙召开。此次会议上,省政协经济界别提交集体提案《打造“院士小镇”发展“院士经济”》,建议打造“院士小镇”上升为省级重大决策。

院士是各领域科技发展的开拓者,领航人。对于有179名湘籍院士的湖南来说,发展“院士经济”成为今年湖南省两会上的一个热点话题。“湖南抢抓‘院士经济’,竞争激烈,面临的外部环境突显了这种激励局面。”长期从事科技产业研究的湖南大学教授贺永强说,山东、湖北、江苏、浙江、河北等地加快推进院士产业创新计划,“院士经济”已成为一股竞争新潮流。如山东省于2016年开始建设青岛国际院士港,招引院士开展科研和成果转化,有67名院士及团队600余人签约“入港”;浙江省建设了乌镇院士智慧谷,2019年以来吸引诺贝尔奖获得者康斯坦丁等50余位高端国外专家和44位两院院士,带来科技转化项目100余个。

“湖南发展‘院士经济’,极具优势。”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张辉学分析,目前湘籍院士有179人,在湘院士44人,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湖南有12个市均培养成长了3名以上两院院士;湘籍院士研究领域集中在农林业、生物医药、高端设备制造、新材料等方面,与湖南优势产业方向适配。

湖南省政协常委、省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主任吴金明认为,“院士小镇”是非常重要的发展经济的顶尖形态。“过去我们都是在抓土地抓政策抓资源,现在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主要是抓科技创新、人工智能、大数据,院士在智能创新、大数据等领域贡献了重要力量。”

“湖南要打造‘三个高地’,必须充分发挥湘籍院士的优势,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吴金明认为,湖南建设“院士小镇”,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湖南“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院士引领创新产业计划,筹建湘籍院士产学研园区,支持联合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贺永强教授团队率先创意和谋划在湖南省建设“六位一体”院士小镇,并模拟以长株潭地区为项目建设落地区编制了可研报告。“经过前期对产业发展、研发基础、交通区位、康养条件4个方面的量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后,我们认为长株潭地区多地具备承载建设‘院士小镇’相对较好的区位条件。”贺永强说。

“目前‘院士经济’已成为地方科技引领产业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对促进地方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吴金明说,但现有这些模式,仅局限于点上发挥作用,可持续发展支撑力度不足,在思考院士相关载体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模式、运作机制、发展路径等方面较为欠缺。如何吸引院士常驻,为院士提供在当地开展基础研究、创新创业、学术交流成果转化、决策咨询、项目指导、休闲度假、健康康养等全过程的服务条件,是筹划中的“六位一体”“院士小镇”的创新内核所在。

山东省2016年开始建设青岛国际院士港,浙江省建设了乌镇院士智慧谷,大力招引院士开展科研和成果转化。而湖南引进院士大都由地方政府或企业唱主角,有协议院士、产业院士、董事长院士、企业院士、工作站院士等模式,缺乏整体聚集资源、统筹核心技术研发转化的省级平台。同时省内院士资源打通不够,省内院士工作站、院士领衔的重点实验室等机构各自为政,在超级稻、计算机、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互相提供技术服务、大数据计算等方面存在“孤岛”现象。湖南引进院士的政策还停留在零星、分散举措层面,未释放合成叠加效应,缺乏统筹院士资源的省级战略及匹配政策,存在院士智力效能流失的隐患。

湖南具备通过建立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与成熟的科研成果转化体系,为院士科研创新工作提供全方位保障,充分释放院士经济潜能的基础。考虑实现院士专家人才与湖南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又考虑“院士人才”对康养环境、居住环境、办公环境等多方位需求,吴金明建议,将院士小镇项目确立为省级重点项目,高位协调推动,在政策配套、机制探索、方式创新上给予重点支持从集聚院士团队资源、科研保障、中试基地、成果推广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帮扶服务,在长株潭都市圈范围特别是在大科城或者长株潭“绿心”边缘地带,建设院士小镇,拟建成集院士研发、小试、中试、会展、体验、交易、转化、康养等一体化高科技创新聚集区,融合湖南“3+3+2”产业体系,以产学研项目为纽带,突破关键技术,就地转化院士产业成果,创造湖南首个“院士经济”引领区及中国南方高端智库。(记者 陈虹桥)

编辑:杨玉
责任编辑:徐家昕
阅读量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