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立足乡土特色 做活山水文章
——福建南平延平区以示范带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放大 缩小

中国龙舟公开赛10周年龙舟精英邀请赛暨南平市第四届运动会、南平市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近期相继在南平市延平区举行。做活山水大文章,正成为延平区乡村振兴的“解题方程式”。延平区委书记赵明正说:“近年来,延平区利用生态银行、水美经济、科技特派员等抓手,探索巨口乡古厝生态银行、王台镇科特派机制、炉下镇水美乡村等乡村振兴示范带,以带促面,打造具有延平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本。”

不久前,第三届中国延平乡村艺术季在延平区巨口乡开幕。从三年前的艺术唤醒乡村,到去年的艺术激活乡村,再到今年的艺术赋能乡村,延平区在巨口乡先行先试,走出了一条艺术+古厝生态银行的创新发展之路。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巨口乡谷园村,因为一场遍及全村的治理改革名声大噪,连续成为两届乡村艺术季主会场,并成为国家级传统村落、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

谷园村八成多人口外出、10个村民小组星罗棋布,留下的是一道治理难题。受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启发,从去年4月开始,村干部吴焕松探索出了一套谷园村网格化管理的“土办法”。在村“两委”支持下,吴焕松把全村分为5个片区,每个片区由1名村干部任组长、1名党员和1名村民代表任副组长,实行“四定”保洁管理责任制,并进行日常巡查、情况反馈、监督协调、跟踪处置,实现长效管理。去年,全村共拆除旱厕、猪圈、废弃房屋等350余处,掀起了全村“颜值革命”。

在网格化管理的同时,村里也很注意发挥村民的积极性,鼓励村民共建共享。村里拿出两笔政府下拨的70多万元资金,鼓励村民自己动手拆除旱厕,以工钱的形式补助村民,如果由村里统一整治,村民则不能享受这笔补助。经过一年多的整治,村里500多平方米的大礼堂改造成了金谷园剧场,传统街市重现昔日风貌,80多栋旧房子修葺一新,剪纸坊、酒肆、茶坊一应俱全,为乡村旅游及康养产业打下了基础。

而在洋后镇大禄村,尝试着不一样的治理路径。被誉为“福建旅店业第一村”的大禄村,乡贤在外经营酒店有600多家,是村里的最大资源所在。村里主要从回归乡贤中吸纳治理力量,村干部大多是有声望的返乡乡贤。延平区乡村振兴办主任陈弟仔介绍,全区19个乡镇(街道)都因地制宜,探索不同路径,2个乡镇和18个村分别获得省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和示范村称号,培育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其中炉下镇斜溪村成为全国首批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

王台镇百合花种植面积位列全省第一,达到6500亩,产值2亿多元。对于种植百合花20多年的种植大户卢柳余来说,虽然百合花亩均效益近万元,但是种球资源控制在荷兰企业手里,每年都要花三四百万元引进种球,成本太高,种球繁育成了“卡脖子”的问题。王台镇党委书记郑龙才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王台镇有先天优势,因为科技特派员制度就是发源于镇里的溪后村,全镇19个行政村都设立了科特派服务站,共有38名各级科技特派员,特别是福建省农科院通过院地合作,带来了百合种球繁育体系的新突破。

这种互联互动的机制,让延平百合种球实现了自给自足。对于卢柳余等种植户来说,这意味着成本将降低一半,大大增强了产业发展的动能。依托科特派制度,王台镇百合花产业目前已经链接特色乡村旅游、生鲜冷链物流产业,王台村、溪后村、井窠村连点成片,农旅融合的王台小镇已崭露头角。未来,王台镇将不断延伸科技特派员制度时代内涵,培育百合花、杉木产业培训基地,打造一条延平区西部的乡村振兴示范带,辐射周边乡镇。

与王台镇遥相呼应,在延平区东南部,一个乡村艺术文旅基地正在巨口乡崛起。和王台镇不同,巨口乡靠的是生态银行机制。巨口乡乡长胡玉贵说,区里组建巨福公司,整合土厝、校舍礼堂等资源,通过乡村艺术季这一切入口,找准艺术旅游这个细分产业门类,以艺术持续唤醒乡村、激活乡村、赋能乡村,为社会资本、人才等资源下乡提供了平台,吸引了超过30多批次的1800多名艺术院校师生。去年,全乡各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同比增加15万元。目前,巨口乡通过打造省级乡村振兴试点九龙村等一批特色村,已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古厝生态银行示范带。

赵明正表示,目前延平区已确定20条“一带N点”示范带,以此推动形成更多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典型,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推动产业由全面覆盖向加速升级、高质量绿色发展转变,加快发展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更好地引领全区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记者 黄长秋 通讯员 詹国兵 李韧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