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昆明市西部,曾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安宁市,正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安宁市近年来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聚焦绿色石化、有色冶金、绿色新能源电池三大千亿级产业链,成功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动能的转换。
传统产业焕新
走进位于安宁市青龙街道的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南铜业分公司(以下简称“西南铜业”),智能控制中心内15个智能控制平台正有序运转,全面覆盖了从原料进厂到生产物流的各个环节。
西南铜业党委委员、火法厂厂长于海波表示:“去年搬迁至安宁新厂后,我们实现了智能化转型,产品能耗下降,成本降低10%,产品合格率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新厂的智能化转型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大幅降低了能耗和成本,使这家老牌企业焕发了新的生机。
安宁市工业和科学技术信息化局副局长金华介绍,西南铜业的前身是云南冶炼厂,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经过60多年的发展,西南铜业已形成年产阴极铜55万吨、工业硫酸140万吨、黄金11吨、白银650吨的产业链,预计年利润在8亿元至10亿元。
新兴产业崛起
在安宁市草铺街道云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杉杉”)的厂房内,机器运转声不绝于耳,锂电池负极材料经过磨粉、提纯等多道工序后逐渐成型,整个流程实现全封闭、高效率、无污染运行。
“云南的绿电资源与安宁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优势,加上管委会的靠前服务,吸引我们在此落地。”云南杉杉总裁助理陈复虎表示。
云南杉杉拥有全球人造石墨龙头上海杉杉锂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年产3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分两期建设,总投资120亿元,于2022年年底开始建设,2024年年初全面投产,具备了从原料到成品出货的完整产业功能。
云南杉杉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庞大的生产规模,更在于其创新工艺装备和先进智能制造。项目采用行业领先的高产能机械磨、辊压磨、回转窑、卧式釜等新工艺装备,实现超高性价比;同时,逐步导入MES、LIMS等管理系统,全面采用自动化数控产线、仓储包装、进出料,人效质量大幅提升。
此外,项目还大力建设低碳绿色工厂,全流程节能环保工艺装备,实现大幅度节能降本减排。
产业生态重构
安宁市近年来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是第一要事、一流营商环境是第一竞争力”理念,通过“产业图谱+龙头牵引+链式招商”,不断引入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我们编制了招商产业‘鱼骨图’,推行‘链长制+兵团制’,系统推进产业链‘招大引强’和产业生态‘招全配齐’工程。”安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苏伟介绍。
目前,安宁市已形成“磷矿—磷酸—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等多个产业链生态圈,初步实现了“大企业—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良性发展格局。2024年,绿色石化、有色冶金、新能源电池三大千亿级产业实现产值1736.28亿元,较2022年增长484.61亿元。
同时,安宁市创新实施“5D店小二”服务制,即全程服务、审批代办、问题解决、要素保障、政策兑现“五个到位”,探索建立“3个1”服务体系,即一个重大项目配套一个工作专班、一个工作联系群、一个项目施工建设作战图,全面构建企业投资建设和经营发展全生命周期服务链。
这些举措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建设速度和满意度。苏伟介绍:“云南杉杉项目从建设到投产仅用了247天,西南铜项目建设周期从25个月压缩至19个月,均创造了行业记录。”
此外,安宁市还积极运用容错免责事前备案、项目建设并联审批“四证齐发”等机制,点对点抓实要素保障,有力保障了项目落地建设。
本报记者 郑 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