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新闻导航

支部有力量 群众有依靠

2025年11月27日 版次:05

近日,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友好区双子河镇爱国村,干净的水泥路蜿蜒通向家家户户,村口的大喇叭里宣传着最新的惠农政策。走进村委会大院,“党员积分公示榜”格外醒目,红底黑字的积分明细一目了然,榜前不远处,几名党员正围在桌前,耐心地用手机帮村民缴纳医保。“支部有力量,群众才有依靠。”爱国村党支部书记尤俊喜的话语朴实有力,道出了这里干群同心的生动情景。

在爱国村,村党支部是村民遇事能找、有难能靠的“主心骨”。早晨5点多,村委会会议室的灯就先亮了起来,村两委干部准时围坐在一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前一天群众反映的事情捋一捋。孟凡阁家的酒厂棚子漏了、朱凤林的低保申请还差份证明、村西头排水沟前几天下大雨堵住了……每人手里一本“民生台账”,记录好问题并研究解决方案、确定负责人及完成时限,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责任实。为了让服务贴得更近,爱国村推行的“党员联户制度”更是织密民生保障网,全村92户人家,每户都有专属的“党员联系人”。

近日,在爱国村村东的果蔬大棚里,村党支部副书记高岩蹲在田垄间,指尖捏着黄瓜藤蔓,手把手教村民调整枝型。作为友好区助力乡村振兴“万人计划”的首批参与者,高岩放弃了城市里的高薪岗位,带着专业知识回到家乡,把实验室里的“理论公式”变成了田间地头的“实操指南”。如今的爱国村,像高岩这样的“归巢人才”正不断集聚,已有3名大学生通过“万人计划”到村任职,他们不仅带来了新知识、新视野,更牵头搭建起“田间课堂”平台,每季度邀请市级农业技术专家走进大棚,围绕有机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治、果蔬采后保鲜等技术开展教学。截至目前,“田间课堂”已举办8期,培育出6名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田秀才”“土专家”。大学生们不仅帮村民破解了种植难题,还引入“小卖部+电商直播”新模式,让木耳、榛蘑等通过“线上直播+线下采摘”渠道卖到了省内外城市,人才带来的“新鲜血液”,正让传统农业焕发新活力。

依托股份经济合作社,爱国村蹚出“特色种植+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致富路,引进太空西红柿、蓝莓等高端果蔬种植项目,采用“统一育苗、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模式,既保证了果蔬品质,又解决了农户“单打独斗”的销售难题。每到果蔬成熟季,爱国村果蔬大棚吸引周边游客前来采摘,日均接待游客50余人次,仅采摘收入就占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的10%。同时,爱国村整合8处闲置民房,打造“友爱岚云溪”特色民宿,民宿保留东北农家院落风格,游客白天摘果蔬、逛田园,晚上住民宿、品农家菜,形成“采摘+住宿+餐饮”的乡村旅游闭环,今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较去年增长了167.5%。

组织强凝聚人心、人才强注入动力、产业强夯实基础,这三股力量在党建引领下拧成一股强劲的“发展绳”,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推动村子从曾经的传统农业村落,逐步朝着产业兴旺、村民幸福、活力满满的和美乡村迈进。

本报记者 刘 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