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63%的森林覆盖率、2651万亩林地面积、108万亩林下经济利用面积,构成了一幅高原生态与民生共融的美景。近年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通过林下养殖、中药材种植、食用菌产业和生态旅游四大路径,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迪庆州依托丰富的林下草地资源,以中甸牦牛、尼西鸡、藏香猪等特色畜禽为突破口,构建起绿色优质的林下养殖体系,通过建设种畜场生态养殖基地和饲草料基地,创新“十户联产”等抱团发展模式,破解了散户“缺资金、缺技术、缺销路”的难题。近三年,迪庆州林下养殖利用林地面积达2.37万亩,牦牛养殖50头以上的家庭农场达120个,尼西鸡存栏量稳定在50万只以上,特色畜禽产业已成为高原牧区的重要经济支柱。
迪庆州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林下中药材资源。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当地在种业端、种植端、市场端同步发力,引进云南白药等龙头企业,打造规范化示范园区和“定制药园”,构建“园区+企业+基地+农户”的紧密联结机制。目前,迪庆州已有44个中药材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累计收购中药材超2000吨,带动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标准化种植和订单农业,保障了企业原料供应的稳定性。
以香格里拉松茸为代表的野生菌类,是迪庆州林下经济的另一张名片。通过建设全国最大的松茸交易市场,实现采集、分选、物流全链条一体化运营,专属冷链物流将雪域山珍的保鲜期从“小时级”提升至“天级”,让松茸等高端食用菌48小时内直达国内外市场。近三年,迪庆州推广种植林下仿野生食用菌1.26万亩,培育经营主体59家,综合产值约5.2亿元。林下采集业已成为高寒山区群众最稳定、最普惠的增收渠道,真正实现了“不砍一棵树,照样能致富”。
迪庆州将森林景观与文旅资源深度融合,推出登山徒步、科考研学、休闲度假等新业态,推动50.67万亩森林景观有效利用;创新“景区+集体+农户”机制,让周边民宿、餐饮、务工收入持续增长。目前,迪庆州从事文旅相关产业人员达13.4万人,旅游综合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30%。迪庆州正以全域旅游为笔,勾勒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蓝图。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是迪庆州各族群众的共识。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推广生态补偿机制,迪庆州已将生态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
如今,这片土地上,生态保护已成为民生改善的基石;林下经济更是成为连接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桥梁。
本报记者 郑 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