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支撑。县域经济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成色。
当前,四川省古蔺县正处于优势叠加的战略机遇期、红利交汇的争先进位期。要坚持把强县与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与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与乡村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县域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
始终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强大动力,突出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夯实高质量发展产业根基。要坚持“壮大人才链、加强科技链、激活创新链、升级产业链”同步发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聚焦“智改数转”,实施白酒首位产业建圈强链、优势产业提质倍增、新兴产业引育培育“三大行动”,构建以千亿级优质酱酒产业集群为引领,新型储能、食品加工、医药健康、能源建材为支撑的“1+4”特色产业体系。
始终把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作为重要途径,推进区域共兴、城乡融合,增强高质量发展承载能力。要坚持以高水平规划为引领,以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按专业功能县城定位实施全省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高标准培育二郎、茅溪两座产业新城,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治地、治粮、治林、治水、治路、治房、治污、治厕、治垃圾、治风气“十治”行动,努力构建“主城支撑、双城驱动、三区协同、全域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始终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内涵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高质量发展重要屏障。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风、光、煤、气、水等能源产业清洁高效发展,加快优质酱酒等特色优势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争创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深入实施“美丽四川建设”先行试点,持续深化“五水”共治综合改革,系统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筑牢长江上游赤水河流域生态屏障,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本底。
始终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重要举措,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要坚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扎实开展国资国企改革、园区和开发区改革、政企分离改革和闲置资源资产盘活“三攻坚一盘活”行动,聚焦农业农村、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探索更多“微改革”撬动“大发展”举措,不断打通束缚高质量发展堵点卡点。坚持推进高水平开放,持续优化“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主动服务和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积极加强同贵州毗邻地区合作,全力推动泸古高速、古仁高速、大遵铁路、古蔺茅溪至贵州仁怀快捷通道、美酒河特大桥等对外大通道建设,加快贯通西部陆海新通道,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始终把高水平安全作为前提保障,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夯实高质量发展坚实根基。要坚持以确定性举措应对不确定性风险、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采取“铁脚板+大数据+网格化”排查整治道路交通、建筑工地等“十大领域”风险隐患,努力防范化解政府债务及金融领域风险,抓好粮食安全、森林防灭火等底线工作,实施专项行动,推动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
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根本原则,聚焦党建引领、干部支撑,强化高质量发展组织保障。要把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健全“第一议题”传达学习、“第一事项”贯彻落实机制,系统推进强基工程和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切实将党建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树立“用数字说话、凭实绩交卷、以成效检验”鲜明导向,健全领导干部考核管理机制,实施“退二线”干部再燃激情工程,开展干部专业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建设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打响古蔺担当作为干部品牌。(四川省古蔺县委书记 任晓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