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推荐 > 县委书记谈高质量发展 > 署名文章 >正文
县委书记谈高质量发展 | 徐建兵:构建一流产业生态壮大发展新动能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2024-05-27 08:52:24 编辑:刘炎炎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任务并作出系列重要论述,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为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浙江省乐清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加快构建“迁不走、引凤来”的一流产业生态,全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在新征程上不断壮大发展新动能、放大竞争新优势,成功创成国家创新型县市,电气产业集群获评全国惟一以县域为主导命名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去年,全市实现GDP1663.5亿元、增长8.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9.9%,综合实力上升至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第12位。

树牢“大人才观”,做强创新驱动主引擎。深刻认识创新驱动的底层逻辑是人才驱动,以人才“活水”激发新质生产力最强“活力”。一是按“产业所需”加速人才集聚。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人才链,与工信部电子五所共建的中国赛宝(东南)实验室、与“电气强校”西安交通大学共建的雁荡山研究院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建成投用,同时以“科技副总”柔性引才机制为企业嫁接高校创新资源,进一步打开“政产学研金”转化通道。二是以“孵化集群”助力青年创业。大力推进智能电气、智能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8+N”产业孵化集群建设,建成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4个、省级6个、温州市级15个,构建创新链与产业链共同演进的“梦工厂”,助力青年人才创业创新、成就梦想。三是用“地瓜藤蔓”牵引二代回归。全力建强民营企业家队伍,锻造堪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中坚力量,抓牢乐商新老传承窗口期,每月邀请在外的“创二代”回乐叙乡情、话发展,引导他们扎根家乡、共创未来。

坚持“先立后破”,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在坚定不移抓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的基础上,加速电气电子等传统产业向新领域新赛道“破圈”延链,在新旧动能加速转化、产业结构全面优化中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一是推动制造乘“数”而上。把数智化改造作为产业升级的关键抓手,大力开展“千企智能化改造”行动,支持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开展全链条、分行业数字化转型,累计建成省级未来工厂2家、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2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37家、均居全省前列。二是推动企业向“新”进军。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双迈进”升级版,引导支持企业勇闯新路、勇攀新高,全市已有219家规上电气企业进入新能源赛道,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09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36家,去年分别新增168家、11家,均居全省前列。三是推动项目蓄“能”成势。打好驻点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组合拳,精准招引落地一批“高精尖”“链群培”产业项目,以新项目积蓄新动能、培育新产业,去年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1个,今年一季度开工东亚电子新能源高压接触器等投资超20亿元项目3个,投产正泰光伏组件一期等2个超20亿元项目,力争全年电气、新能源产业规上产值分别突破1200亿元、680亿元。

聚焦“温暖营商”,打造亲商安商好环境。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牵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一是让企业家安心发展。始终秉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对待每一位企业家”的理念,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降低各类成本。特别是聚焦强化法治保障,成立全省首家电气产业知识产权法庭,出台全省首部《电气行业知识产权合规标准指引》,创新设立一站式法治助企服务中心、已帮助450余家企业解决涉法问题,获评2023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县市。二是让好项目不缺空间。打好土地要素存量挖潜、增量优配、流转退出组合拳,引导更多优质资源向优质项目倾斜。特别是创新打造“数据得地”快速供地机制,根据亩均税收、研发投入等关键指标对企业进行分类赋分、综合排名,遴选出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优质企业给予优先供地,去年以来已供地49宗、1469亩。三是让走出去更加便捷。深度融入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开通乐清湾港区中欧班列“温州号”,落地云上跨境生态园、国际快件海关监管平台,全力打造辐射浙南闽北赣东的海公铁联运港口枢纽,更好助力企业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四港”联动示范县市创建名单。(浙江省乐清市委书记 徐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