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推荐 > 县委书记谈高质量发展 > 署名文章 >正文
县委书记谈高质量发展 | 郑光文:建设美丽英山 加快绿色崛起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2024-07-01 09:04:18 编辑:刘炎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湖北省英山县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美丽英山、绿色崛起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底色,奋力争创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争当华中全域旅游排头兵。

夯实绿色本底为民。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必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英山作为大别山生态屏障,绿色是最大的优势、最大的特色。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扛牢生态立县政治责任,认真领会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三重境界”要求,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拓展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高标准高质量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巩固提升南河石材企业整治清退成果。围绕“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治理目标,持续推进白莲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等项目建设,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绿色低碳园区、厂房,推进白莲河支流—大畈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示范带动试点扩面成线,着力推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有机融合,逐绿而行,依绿而兴。

发展绿色产业富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英山拥有好山好水、好空气、好物产,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要以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为主攻方向,以特色农业和文旅康养产业转型升级为主要抓手,对外开放、对内整合,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推动生态“含金量”和发展“含绿量”同步提升,让绿色经济成为英山发展的新增长极。做优农业特色产业。坚持运用供应链思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耕茶叶、中药材这个强县富民支柱产业,强龙头、建平台、延链条,构建“加工在城区、种植在乡村、增收在农户”产业发展格局,力争茶叶、中药材产业系列产值均实现100亿元。擦亮英山云雾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金字招牌,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辐照产业园、大别山出口绿茶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吸引茶业龙头企业入园孵化。坚持市县一体打造英山云雾茶集团,推动茶文化馆、博物馆、研究院等专业化平台市场化运营,培育茶产业集群,努力把英山云雾茶打造成全国、全省知名区域公用品牌。做强文旅康养产业。英山文旅康养产业,胜在环境天成,好在生态优越,长在药材道地,优在人文浸润。以争当华中全域旅游排头兵为引领,以多彩旅游路为纽带,加快推进大别山主峰、桃花冲景区提档升级,聚力把毕昇纪念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打造成4A级景区。以创建中国文学之乡为契机,举办“遇见毕昇”等系列活动,深度挖掘红色文化、毕昇文化、茶文化、绿色生态文化、作家文化等文化资源,探索“红绿古”融合发展旅游新模式,让英山文化与旅游相互交融、相得益彰。以城区“一河两岸”为依托,不断拓展城区旅游业态,发展夜游经济,建设文旅康养集聚区,努力把温泉城区建成文旅康养城。做大绿色生态工业。发展工业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作为山区县,不能因是国家生态功能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域旅游示范县,就绕过工业化,而要坚定不移发展绿色工业,不断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底盘。中医药、汽车零部件作为英山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发挥英创汇智、辰美药业龙头作用,加快推进东风世星、神力半轴、辰美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强化要素保障,加大研发力度,推动汽车配件、中药材加工向产业集成转变。

释放绿色动能利民。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人人都是受益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造福人民上,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小水滴”折射“大民生”,英山县投资4.29亿元全面建成城乡供水一体化“5211”工程,100%的城镇居民和75%的农村人口饮用水实现了“同质、同网、同源、同管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针灸式”改造老旧小区39个,惠及1954户群众,老旧小区蝶变更新,提升了民生“幸福温度”;城区新增生态停车位650个、新增学位3270个,打造了市民文化公园、口袋公园、一河两岸等绿色慢生活休闲圈,持续扩大养老托育、就医就学、健身休闲等绿色便民公共服务供给,极大提升了群众的绿色幸福指数。(湖北省英山县委书记 郑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