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推荐 > 县委书记谈高质量发展 > 署名文章 >正文
县委书记谈高质量发展 | 范磊:打造传统农业地区高质量发展样板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2024-08-05 08:41:57 编辑:李旭晨

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统筹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在主产区利益补偿上迈出实质步伐。统筹推进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监管新模式。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辽宁省昌图县作为全国产粮大县,锚定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目标任务,扛牢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着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多措并举建“良田”。切实加强耕地保护,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20万亩以上。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88.7万亩,通过与黑土地保护利用、保护性耕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项目有机结合,不断提升耕地地力和抗灾减灾能力。充分发挥畜禽养殖大县优势,通过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和还田的无缝衔接,实现了土壤蓄水容量、玉米产能、经济效益、化肥用量“三升一降”,被评为省级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

科学精准推“良种”。坚持把种子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农技部门每年优选玉米、水稻、大豆等主导优质品种推广给农户,不断提高良种覆盖率,为粮食增产丰收提供支撑。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2023年建成玉米制种田3700亩,2024年突破7000亩,繁育适合昌图本地的耐病、抗逆、耐旱、抗灾和抗倒伏品种,实现种业繁育基地“零”的突破。为保障玉米种子质量安全,投资3000万元建设了拥有3000平方米加工车间、加工能力1000吨的玉米果穗烘干项目,提升了制种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水平。

全程覆盖配“良机”。坚持耕、种、管、收全流程机械化覆盖,全方位做好农机装备保障。2023年发放农机购置补贴7423万元,补贴机具4300余台,全县农机保有量达8.5万台,总动力提升至108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6.6%。培育了本土农机制造企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渐强,填补了昌图农业大县没有农机产业的空白。充分结合昌图地域实际,重点研发制造符合农民需求的全智能免耕播种机、移动式烘干机等机型,实现“良机”辅“良田”。

因地制宜施“良法”。坚持向科技创新要产能,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农科院、辽宁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深度技术合作,建成昌图现代农业试验站并投入使用,国家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现场会、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现场观摩和培训会在昌图县召开。实施粮食单产提升行动,大力开展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二比空”“宽窄行”种植模式,着力打造百亩攻关田、千亩示范方和万亩高产片,单产水平稳居全省第一位,2023年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规模经营创“良制”。坚持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作为促进粮食增产增效的重要抓手,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抓好典型示范,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数量增长向量质并举转变。积极引导农户向合作社、家庭农场有序流转土地,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118家,家庭农场发展到1298家,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大力推进代耕代作、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带动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不断提升规模经营质效,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为充分发挥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对“三农”发展的服务保障作用,有力有效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今年昌图深入开展了“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危害粮食安全违法行为,全面优化了农业行业法治化营商环境。下一步,昌图县将聚焦建设农业强省目标任务,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深度融合,不断培育壮大强县富民产业,全面拓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链条,打造传统农业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板,在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建设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辽宁省昌图县委书记 范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