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域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在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如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左权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主脉西侧,主要面临两个发展难题:一是核心产业发展不充分,没有鲜明的主导产业;二是核心县域综合承载力不强。围绕破解这两个难题,近年来左权县聚焦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两个关键,坚持因地制宜,全面深化改革,充分激活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活力。
挖掘特色优势,做大做强产业。县域经济的发展、乡村振兴的可持续,产业支撑是关键。做大做强产业,首先必须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立地条件和现实状况,找准发展路径。左权红色文化遗产众多,269处革命遗址遍布全县;生态环境优良,太行山奇峰峻秀、清漳河九曲回肠,有自然景观800余处,气候环境宜人,夏季平均气温22℃,森林覆盖率28.94%;矿产资源丰富,种类达30余种,煤、铁、石英砂等储量颇丰;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左权开花调、小花戏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立足这些特色优势,左权县提出“一切为了产业、一切围绕产业、一切服务产业”发展思路,通过深化改革,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一切可转化的要素为产业,推动自身比较优势全面转化为竞争优势、经济优势。
化资源禀赋为支撑产业。左权针对石英砂储量丰富但品质不高的情况,下大力气引进全国最大的石英砂加工企业安徽凤砂集团,投资20亿元,上马年产300万吨高纯石英砂提纯项目,项目年产值可达15亿元、年利税9000万元,实现了由卖资源向卖产品转变,更重要的是在该项目支撑下,又引进高端玻璃制造企业浙江福莱特集团,投资70亿元,建设日产8000吨光伏压延玻璃项目,全面拉通“石英砂开采—提纯—玻璃制造”的全产业链。发展新型能源产业,立足水资源优势,与华能集团合作,投资近百亿元,建设14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建成后每年可缴纳所得税、增值税1亿元,不仅优化改善了全县工业机构,为县域经济注入强大动能,还将新增一个湖光山色的崭新旅游景区,有效带动全县旅游产业发展。
化要素优势为特色产业。左权利用华能左权电厂丰富廉价的蒸汽、电力等优势,抢抓雄安新区产业外迁机遇,打造天然乳胶制品产业园。引进常州星荣年产60亿只丁腈手套项目,年内可达手套30亿只、气球1.75万吨生产能力,全部达产后,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税收800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1200个,不仅大幅提升了县域经济实力,带动群众就业增收,还可带动上下游物流、运输、印刷、电商等传统和新型服务衍生产业链,为县域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化红色资源为红色产业。左权针对长期以来对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景区缺乏创新产品,对游客吸引力不强的情况,坚持惟一性、独特性发展思路,深挖左权红色文化底蕴。
化太行山水为生态产业。左权利用秀美山水风光,与国际水彩协会合作,打造北方国际写生基地。利用莲花岩景区独特的嶂石岩地貌,以玻璃水晶世界为主题,围绕高端民宿和互动游玩两大板块,建设“玻璃之城”,植入玻璃酒店、玻璃故事馆、峡谷青宿等特色体验业态,打造集“高端度假、极致观景、网红体验”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让游客充分感受太行山的水晶世界、浪漫之都。利用太行龙泉风景区打造全国十大户外运动基地,构建以亲子体验、森林康养、户外运动、体验研学为内涵业态的“动”感森林公园,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与互动,全面叫响左权生态旅游品牌。
提升公共服务,强化县域发展承载力。人口净流出是很多县域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要把人口吸附在本地,一要靠产业发展留人,二要靠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其中教育、医疗是重中之重。由于大城市的“虹吸”效应,高校优秀毕业生不愿回到县城,学校、医院招聘优秀人才相当困难,长此以往,县域教育和医疗水平将更加落后,人口将加速流失。解决这个问题,体制改革是关键。对此,左权县采取了两项改革举措:一是合作办学,引进北京新学道集团,与左权中学、思源学校合作办学,引进先进办学理念,改进教学管理模式,合作办学的“鲶鱼效应”激活了全县教育质量提升的“一池春水”。二是实施医疗托管,与山西省人民医院合作,对县人民医院进行托管,挂牌成立山西省人民医院太行医院,通过省级医疗专家下沉坐诊,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通过专家团队的指导帮助,带动医院管理制度、专科人才培养、重点学科建设、医疗服务水平等实现全方位提升。
左权县县域经济的发展成效,得益于改革创新、勇于实践。左权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改革部署,坚定不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干在先、走在前,以改革促发展,全面开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山西省左权县委书记 石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