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奋勇争先开新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红旗农场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放大 缩小

红旗农场民族手工艺产业孵化园绣娘们绣制毡绣布绣作品 通讯员 朱秀琴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红旗农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南与天山遥相呼应,北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相连。这里春季淡雅,夏季繁茂,秋季多姿,冬季恬静。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红旗农场各族干部职工凝心聚力深入贯彻会议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产业提质增效、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增加职工收入等各项重点工作,不断在改革发展中奋勇争先。让职工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农场的新变化,享受到了党的治疆方略带来的实惠。

在红旗农场这样一个四季鲜明、人杰地灵的小城镇脚下,蕴藏着一个11.12亿吨超大级油田。红旗农场位于超大页岩油的核心区,由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于2010年发现,勘探开发潜力巨大,由新疆油田、吐哈油田、吉林油田三大公司进驻红旗农场共同开发。

2019年6月28日,新疆油田公司在红旗农场辖区总投资5.6853亿元建设原油处理联合站,建成了全国首个百万吨级页岩油生产示范区。红旗农场为支持石油开发,还成立了石油办公室和工作服务小组,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

油田的开发建设给农场职工群众提供了大量商机和就业岗位。今年52岁的孙万芝是红旗农场七连职工,去年将身份地流转出去,来到石油勘探公司食堂工作。孙万芝说:“每月工资3500元,住宿条件也不错,我很满意。”去年以来,红旗农场累计新增就业340人。

如今,红旗农场正从以农业为主向以石油开发为主导的战略发展转型,一产快速提质增效,二产、三产急剧扩张,农场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激发出新的活力,实现产城高度融合、迅猛发展。

今年,艾丁·库尔马汉家养了300多只羊、30多头牛,他高兴地说:“今年牛和羊的销售收入近20万元,比去年高出了一倍。”

红旗农场党委抓住政策机遇,在十一连和十二连民族聚居区分别修建了200余座养殖棚圈,实现了哈萨克族职工家家都有养殖圈舍的目标。

近年来,红旗农场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畜牧业成为农场支柱产业。红旗农场党委把畜牧业发展摆在首要位置,鼓励牧民成立养殖合作社抱团发展,并通过政策倾斜等措施,带动了养殖户积极性,收入也大幅度增长。

马存福是红旗农场的养殖大户,在农场党委的帮助下,新引进的萨福克种公羊让他信心倍增。马存福说:“今年8月,我领到了一只政府补贴的萨福克种公羊。我们回去后好好学习养殖技术,争取把本地羊都改良成好的品种,增加收入。”

按照政府补贴+养殖户自筹的形式,红旗农场在石河子农垦科学院和184团种羊场共引进38只种公羊,补贴给基础母羊存栏35只以上的养殖户,每只种公羊按农场党委补贴2000元至5000元、养殖户自筹1500元至3000元的标准补贴。通过进一步的技术指导,农村帮助养殖户规范饲养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使农场畜牧业步入优质、高产、高效的发展轨道,让广大职工得到实惠。

此外,红旗农场通过实施畜牧业生产“三品一标”行动,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促进农场畜牧业高速健康安全发展。目前,农场各类牲畜总存栏14.56万头(只)。

今年以来,红旗农场非物质文化遗产毡绣布绣产业蓬勃发展。在红旗农场民族手工艺产业孵化园总投资830万元修建的毡绣布绣工艺楼内,毡绣布绣传承人库拉西介绍:“合作社今年已出售300多件毡绣布绣作品,绣娘们每月能收入3000多元,生活得很幸福。”

借助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带来的好政策,库拉西带领100多名姐妹们在孵化园里大显身手,技艺从传统工艺向现代化工艺不断提升。并通过多元化培训,绣品质量不断提升,受到了市场欢迎。

眼下,120多名绣娘每天在一起绣制作品,年人均增加收入1.4万元至1.6万元,全年累计增收180万元,产值达200余万元。

记者 查燕荣 通讯员 朱秀琴 焦丽平